宁
国
寺
几
日
山
南
北
,
端
期
汗
漫
游
。
水
痕
秋
雨
过
,
竹
色
晓
烟
收
。
宦
海
何
时
了
,
僧
房
为
少
留
。
却
寻
归
去
路
,
馀
兴
谩
回
眸
。
写景
地点
山水
秋景
抒情
怀古
秋意
寺院
漫游
思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宁国寺的访问与感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几日山南北”,以问句形式开启,似乎在询问时间的流逝,引出接下来对旅行的期待。“端期汗漫游”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游览山川的愿望。接着,“水痕秋雨过,竹色晓烟收”两句,细腻地描绘了雨后山间景色的变化。秋雨过后,水面留下淡淡的痕迹,晨雾散去,翠竹的颜色更加鲜明,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宦海何时了,僧房为少留”两句,诗人由眼前的自然美景联想到人生的追求与烦恼。宦海生涯的忙碌与艰辛,让诗人渴望找到一处宁静之所,如同僧房一般,暂时停留,寻求心灵的慰藉。最后,“却寻归去路,馀兴谩回眸”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程的满足与回味。在离开之际,他回顾着旅途中所见的美好,心中充满了不舍与回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追求与内心平静的思考。
洪适
934首
诗人、词人。初名造,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