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
华
·
和
竹
垞
赋
水
蓼
花
翠
痕
染
露
。
占
曲
渚
遥
滩
,
惯
宿
鸥
鹭
。
冷
穗
蘸
霞
,
密
缀
星
星
红
黍
。
远
遮
一
片
渔
矶
,
相
映
水
荭
摇
暮
。
秋
容
好
,
江
楼
望
,
时
有
人
吟
苦
。
依
依
送
别
南
浦
。
似
那
日
秋
娘
,
香
泪
凝
聚
。
最
惜
雁
风
吹
老
,
渐
点
芦
絮
。
雨
后
半
倒
凉
枝
,
碎
洒
钓
篷
移
处
。
波
浪
起
,
烟
丛
系
船
且
住
。
写景
山水
写花
秋天
咏物
离别
情感
思乡
送别
悼亡
赏析
这首清代李符的《露华·和竹垞赋水蓼花》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水图。开篇“翠痕染露”四字,以生动的颜色描绘了清晨露水打湿蓼花的情景,显得清新自然。接着,“占曲渚遥滩,惯宿鸥鹭”写出了水蓼花生长在偏远的水边,常有鸥鹭栖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态环境。“冷穗蘸霞,密缀星星红黍”描绘了蓼花穗头沾染晨霞,犹如点缀着点点红色的谷物,色彩斑斓,富有诗意。接下来,“远遮一片渔矶,相映水荭摇暮”描绘了远处的渔矶与近处的水荭相互映衬,随着傍晚的来临,水荭轻轻摇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秋容好,江楼望,时有人吟苦”表达了诗人站在江楼上欣赏这美景时,感受到的淡淡离愁,以及偶尔听到的游子低吟,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下片“依依送别南浦”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将秋娘的眼泪与雁阵、芦絮相结合,展现了秋天的凄凉。“最惜雁风吹老,渐点芦絮”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雁阵的离去象征着季节的更迭,而芦絮的飘落则暗示着岁月的无情。“雨后半倒凉枝,碎洒钓篷移处”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凉枝倾斜,雨滴洒落在渔舟上,增添了画面的湿润感。最后,“波浪起,烟丛系船且住”以自然景色收束全诗,波浪起伏,烟雾缭绕,诗人似乎在劝说船只暂且停泊,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细腻地描绘了水蓼花的秋日风情,寓含了人生的离合悲欢。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