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
写景
抒情
怀古
城市
山水
地点
明月
玉箫
扬州

赏析

这首《浣溪沙十八首(其八)》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扬州城中的秋日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首句“水近雷塘缓缓流”,以流水的缓慢流动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长的氛围。雷塘,此处可能借指扬州的一处景致或历史遗迹,通过水流的动态与环境的静谧形成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接着,“绿杨风软不知秋”一句,将视线转向了绿柳轻拂的场景。绿杨的柔软与秋风的轻抚交织在一起,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替,也隐含了时光的温柔与流转。这里的“不知秋”并非实指,而是诗人借以表达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教人无赖是扬州”则直接点明了主题,扬州作为古代繁华之地,其独特的魅力让人难以抗拒。这里的“无赖”并非贬义,而是强调了扬州给人带来的深深吸引与留恋,仿佛是一种无法摆脱的情感牵绊。接下来的两句“画舫载来歌舞梦,玉箫吹破古今愁”,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画舫上的歌舞如同梦境一般,短暂而美好,但终归是虚幻的。而玉箫声中吹出的则是跨越时空的愁绪,既有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变迁的无奈。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忧思。最后,“旧时明月照迷楼”一句,以明月为线索,将思绪拉回到往昔的扬州,那座迷楼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这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扬州独特魅力的一种永恒的赞颂。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扬州城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深深眷恋与感慨,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项鸿祚

221首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声,声分调,亦犹春庚秋蟋,气至则鸣,不自知其然也。”(《忆云词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说:“幼有愁癖”,从他的写作实践看,他多写伤心之词,愁苦之音。如“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湘月》)、“更更更鼓凄凉,翠绡弹泪千行。并作一江春水,几时流到钱塘”(〔清平乐〕《元夜》),可见一斑。他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艳、婉转幽深的特色,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缺点在于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朱孝臧《彊村语业》评:“无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兹意了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项词的创作特点和局限所在。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