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地点
抒情
秋节
赞颂
山水
边塞
悼亡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庄重的祭祀场景。首句“坏垣欹径野花幽”,以破败的墙垣和弯曲的小径,以及幽静的野花,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宁静美。接着,“肃肃灵祠祀武侯”一句,点明了地点与祭祀的对象——诸葛亮,即武侯,通过“肃肃”二字,表现了祠堂的庄严与祭祀的隆重。“红饭一盂村赛晚,黄桑千树庙门秋。”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氛围。村民在傍晚时分献上一盂红饭,象征着对先贤的敬意;庙门外,黄桑树千株,秋色满园,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深远。“壁间画妓遗巾帼,山下征人役马牛。”这两句则通过壁画与现实景象的对比,展现了祠堂内的艺术氛围与外界的劳作景象。壁画中的女子,或许是对诸葛亮生前风采的追忆或象征,而山下的征人与役马牛,则代表了历史的艰辛与人民的劳苦,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与情感的丰富性。最后,“太息高麾游渭上,谁都天末大星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敬仰与惋惜之情。诸葛亮曾游历渭水,其英名与功绩如同天边的大星,虽已陨落,但光芒永存。诗人通过“太息”与“大星流”的比喻,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也寄托了对英雄逝去的感慨与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的追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与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与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