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怀古
情感
思乡
忧民
地点
黄河
秋水
野外平原
城中万户
悲嗟
鱼台县

赏析

这首《鱼台歌》描绘了明朝时期鱼台县遭遇洪水时的惨状与人民的苦难。开篇以“鱼台县前秋水高,洪涛拍天风怒号”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洪水来临时的壮观景象,水势之大,仿佛要与天空相接,狂风怒吼,渲染出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氛围。接着,“野外平原变江海,城中万户生蓬蒿”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洪水将广阔的田野变为汪洋大海,城市中到处长满了荒草,一片荒凉景象。随后,“崖崩岸坼疾如雨,安得回潮射强弩”则进一步描绘了洪水冲刷山崖、撕裂河岸的猛烈力量,表达了人们对于无法控制自然力量的无奈和恐惧。“黄河喷沫赤虬骄,白昼闪日苍龙舞”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黄河比作愤怒的赤虬和舞动的苍龙,生动地表现了洪水的汹涌澎湃,同时也暗示了灾难的不可预测性和破坏力。“可怜树杪栖人家,忍饥父老相悲嗟”两句,聚焦于受灾百姓的生活状态,描绘了他们在树梢上栖身,忍受饥饿,相互悲叹的情景,体现了人民在灾难面前的无助和痛苦。“漂零已分葬鱼鳖,征科况复愁鸡蛇”则揭示了洪水不仅夺去了人们的家园和生命,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使他们更加陷入困境。“府帖朝来促堤筑,筑声悽断林猿哭”两句,描述了官府紧急动员民众修筑堤坝,但这种努力却伴随着哀嚎和绝望,反映了救灾行动的艰难和人民的苦难。“千夫蚁聚空苦辛,一夜鲸翻尽倾覆”则进一步强调了救灾工作的艰辛和无效,以及洪水最终带来的彻底破坏。最后,“我来泊舟鱼台旁,柁楫颠危魂魄伤。然灯叹息坐中夜,触目流离增感伤”表达了诗人亲临现场的感受,面对如此惨状,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同情。通过“丰衣美食千万厦,天寒谁庇苍茫野。重阍日远不得知,歌罢秋风泪盈把”几句,诗人反思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冷漠,表达了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综上所述,《鱼台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灾害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苦难、探讨人道关怀的佳作。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人性温暖的呼唤。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