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
写景
冬雪
地点
羌笛
月夜
思乡之情
古城
荒城
古代
古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广陵城边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与情感的流转。首句“广陵重舣木兰舟”,点明地点与情境,木兰舟停泊在广陵岸边,暗示着诗人或游人再次来到此地,营造出一种怀旧与期待的氛围。接着,“删尽浓阴古渡头”一句,描绘了古渡口的景象,树木的浓荫被清除,展现出冬日的清爽与裸露,为后续的景物描写铺垫。“锦缆牙墙非昨梦,轻冰小雪换春游。”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中的“锦缆牙墙”象征着昔日的繁华与美好,与“非昨梦”形成呼应,暗示这些美好已成过去;后句则以“轻冰小雪”描绘当前的冬日景象,与“换春游”形成对比,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轮回。“数声羌笛吹寒月,一角荒城压乱流。”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冬夜的静谧与孤独感。羌笛的声音在寒冷的月光下回荡,增添了几分悲凉与哀愁;而“荒城”与“乱流”则构成了一个破败与动荡的背景,与前文的繁华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了时间流逝与世事变迁的主题。最后,“何处相思许攀折,冷烟凄断十三楼。”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或逝去之人的思念之情。在冬夜的冷烟中,诗人或许在寻找着能够寄托相思之情的事物,但最终只能面对“凄断”的现实,十三楼成为了思念的象征,既遥远又难以触及,充满了无奈与哀伤。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冬日广陵的独特风貌与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蒋春霖

260首
蒋春霖(1818~1868)晚清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咸丰中曾官至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毁诗而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多感伤之音,有”词史“之称。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烬余稿》。后居扬州。咸丰中曾官两淮盐大使,遭罢官。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一说仰药死)。早年工诗,中年一意于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有清代三大词人之称,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间兵事,特多感伤之音,诗作传世仅数十首,称《水云楼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