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川
青
云
亭
平
野
荒
荒
雉
堞
低
,
一
峰
阑
槛
与
云
齐
。
斗
牛
三
尺
龙
光
照
,
城
郭
千
年
鹤
爪
题
。
白
雨
来
时
江
水
北
,
青
山
尽
处
夕
阳
西
。
古
来
亦
有
凭
高
客
,
树
影
苍
凉
绕
大
堤
。
写景
地点
秋景
凭吊古迹
怀古
古景
城市景观
自然景象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黄镇成的《临川青云亭》描绘了一幅荒野山景图。首句“平野荒荒雉堞低”,展现了广袤而荒芜的原野,城墙低矮而古老,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寂寥的气息。接着,“一峰阑槛与云齐”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亭台相连,给人以壮丽的视觉冲击。“斗牛三尺龙光照”运用了奇特的意象,将阳光照射在山峰上比喻为龙光,增添了神秘和威严感。下一句“城郭千年鹤爪题”则借鹤爪刻字,暗示历史的沧桑,古城墙上的痕迹仿佛是岁月的印记。“白雨来时江水北,青山尽处夕阳西”描绘了雨后江水向北流去,而远处的青山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更加宁静。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展现出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开阔。最后,“古来亦有凭高客,树影苍凉绕大堤”表达了古往今来,总有人在此登高望远,感受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树影斑驳,大堤旁更显出一种苍凉而深沉的意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青云亭周边的景色,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感慨,富有诗意和哲理。
黄镇成
298首
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猜您喜欢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天界寺
明·蔡羽
秋晨慕虚览,梵宇谢埃郁。前垄未及逾,中林庶款述。入门蹑飕岩,循隩多扃坰。紫院阴霞兴,瑶阶锦苔出。问柏知僧年,藉花荫佛日。昼憩夕忘返,神恬形寡役。忏往坐独冥,玩空尘徐拂。终.....
访僧不遇二首(其二)
明·陶益
寄迹圭峰秋正中,飘飘衣带欲乘风。千章古木当人翳,禅室依然概是空。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仙人台
清·程虞卿
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
浈阳峡
明·释今无
不信江流有路通,双岩忽裂见虚空。石屏生觉霜筠细,云窦斜开鸟道穷。夜静爱当船上月,心閒受得峡中风。随时歇处吾归处,辛苦都来怯塞鸿。
寄静林别墅胡进士兄弟
唐·贯休
见说山居好,书楼被翠侵。烧熛汀岛境,月色弟兄吟。犬吠黄椑落,牛归红树深。仍闻多白菌,应许一相寻。
定风波·与叶少蕴、阵经仲、彦·文燕骆驼桥,少蕴作,次韵二首(其一)
宋·葛胜仲
千叠云山万里流。坐中碧落与鳌头。真意见嬉吾已领。烟景。不辞捧诏久汀洲。老去一官真是漫。溪岸。独馀此兴未能收。留与吴儿传胜事。长记。赤栏桥上揽清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