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塘
精
舍
归
来
鱼
鸟
亦
相
亲
,
草
创
山
塘
谩
以
名
。
旋
筑
堤
防
留
水
住
,
尽
除
菑
翳
听
松
声
。
族
姻
语
语
人
情
洽
,
云
势
阴
阴
天
气
清
。
好
续
溪
山
真
率
会
,
从
今
八
景
又
重
成
。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地点
山塘
季节
秋天
天气
动物
鱼鸟
场景
赏析
这首宋朝诗人徐经孙的《山塘精舍》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中通过“归来鱼鸟亦相亲”一句,巧妙地将诗人归家的喜悦与自然界的和谐融为一体,鱼鸟相欢,仿佛是诗人内心的写照,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心境。“草创山塘谩以名”,既是对山塘的轻描淡写,也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山塘虽未完全建成,但其自然之美已足以令人赞叹,无需过多修饰。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旋筑堤防留水住,尽除菑翳听松声。”描述了诗人亲自参与建设,筑堤引水,清除杂草,让松林的声音成为山塘边最美的乐章。这一行为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族姻语语人情洽,云势阴阴天气清。”这两句诗描绘了山塘周边的人文环境。族人之间的交谈充满了和谐与融洽,天空的云彩在阴晴之间变换,预示着天气的清新与宜人。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是诗人理想中的社会状态。最后,“好续溪山真率会,从今八景又重成。”表达了诗人希望继续举办这样的聚会,享受自然与人文的美好,让山塘成为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交流于一体的胜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徐经孙
85首
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卒于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一九二年一二七三年】,年八十三岁。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授浏阳主簿。累迁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奏年来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鉴,假雷以鸣。人谓切中时病。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公田议起,经孙极论不便,忤贾似道,罢归。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矩山。闲居十余年,卒。谥文惠。经孙作有《矩山存稿》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