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伴
云
樵
唱
佛
法
生
憎
绮
语
,
道
人
安
用
樵
歌
。
有
时
言
外
悟
意
,
不
觉
山
中
烂
柯
。
禅理
写景抒情
写意哲理
写山
赏析
这首诗《题伴云樵唱》由宋代诗人徐经孙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感悟。首句“佛法生憎绮语”,以“憎”字强调了佛法对于华丽辞藻的排斥,暗示佛法追求的是纯净、朴实的心灵境界,而非表面的装饰与虚华。接着,“道人安用樵歌”则将道家思想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联系起来,道人(即修道之人)无需借助世俗的歌曲来表达情感,因为自然界的万物本身就是一首无尽的歌,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有时言外悟意”一句,揭示了在言语之外,往往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真理。这不仅是对佛法和道家哲学的深入理解,也是对生活智慧的一种提炼——真正的智慧往往不在语言的表层,而在于言辞背后隐藏的真谛。最后一句“不觉山中烂柯”引用了“烂柯”的典故,原出自《述异记》,讲述了一位仙人与村民下棋,当仙人离开后,村民发现手中所持的棋子已朽烂,而自己却已老去多年。此句寓意深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即使在山林之中,也难以逃脱岁月的痕迹。同时,它也象征着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可能会忘记现实的时间流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永恒之间关系的思考。综上所述,《题伴云樵唱》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与道家哲学的独到见解,还蕴含了对自然、人生、时间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徐经孙
85首
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卒于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一九二年一二七三年】,年八十三岁。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授浏阳主簿。累迁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奏年来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鉴,假雷以鸣。人谓切中时病。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公田议起,经孙极论不便,忤贾似道,罢归。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矩山。闲居十余年,卒。谥文惠。经孙作有《矩山存稿》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您喜欢
长安逢故人
唐·吴融
岁暮长安客,相逢酒一杯。眼前闲事静,心里故山来。池影含新草,林芳动早梅。如何不归去,霜鬓共风埃。
梧州杂诗(其六)
清·钱澄之
遽有苍梧幸,凄凉别小楼。喜无游宦橐,得上舍人舟。失伴声相识,饱帆夜未收。暗中勤借问,车驾在前头。
冬日登南高峰
清·龚禔身
寒山断行迹,落叶大于掌。我来正凄风,抚景结遥想。峭崖逢僧臞,空林答樵响。饥乌啄败芦,征雁弄清吭。俯仰会所适,心目竞飒爽。一峰立我前,窄径聚而上。倦欲憩松根,险思扶藤杖。遂.....
明山楼即事
宋·吴惟信
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
秃山
宋·王安石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攘.....
次沈商卿见怀韵
宋·章甫
歌喉宛转变鸣禽,载酒曾同花下吟。寒潮不应宿渔浦,挑灯还忆夜深语。十载故人谁似君,便拟卜邻桑柘村。青钱未办归期远,满目春山空秀婉。有酒何须身后名,高轩未必如徒行。朝看桃杏发.....
赠青龙印禅师
唐·李洞
雨涩秋刀剃雪时,庵前曾礼草堂师。居人昨日相过说,鹤已生孙竹满池。
宣州崔大夫閤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
唐·白居易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