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民谣
怀古
情感
忧民
亲情

赏析

这首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歌《老乞翁》是卢若腾所作,通过老翁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老翁带着孙子四处乞讨,他哽咽叙述家乡曾遭受义师与敌人的反复抢掠,财物被洗劫一空,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维持。家人被迫以身作抵押,甚至卖田偿债,骨肉分离,生活困苦不堪。老翁的悲惨遭遇反映出当时社会秩序混乱,官府无法保护平民,百姓只能流离失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严明法律和缺乏同情心的谴责,认为恶有恶报,人们应该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最后,老翁一家逃难至海外,乞讨度日,诗人深感人间悲惨,感叹人性沦丧,呼吁公正与仁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