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乞
翁
老
翁
号
乞
喧
,
手
携
幼
稚
孙
;
问
渠
来
何
许
,
哽
咽
不
能
言
。
久
之
拭
泪
诉
,
世
居
濒
海
村
;
义
师
与
狂
虏
,
抄
掠
每
更
番
。
一
掠
无
衣
谷
,
再
掠
无
鸡
豚
;
甚
至
焚
室
宇
,
岂
但
毁
篱
藩
。
时
俘
男
女
去
,
索
赂
赎
惊
魂
;
倍
息
贷
富
户
,
减
价
鬻
田
园
。
幸
得
完
骨
肉
,
何
暇
计
饔
飧
;
彼
此
赋
役
重
,
名
色
并
杂
繁
。
苦
为
两
姑
妇
,
莫
肯
念
疲
奔
;
朝
方
脱
系
圄
,
夕
已
呼
在
门
。
株
守
供
敲
朴
,
残
喘
岂
能
存
!
举
家
远
逃
徙
,
秋
蓬
不
恋
根
;
渡
海
事
行
乞
,
冀
可
活
晨
昏
。
我
听
老
翁
语
,
五
内
痛
烦
冤
;
人
乃
禽
兽
等
,
弱
肉
而
强
吞
。
出
师
律
不
肃
,
牧
民
法
不
尊
;
纵
无
恻
隐
心
,
因
果
亦
宜
论
。
年
来
生
杀
报
,
皎
皎
如
朝
暾
;
胡
为
自
作
孽
,
空
负
天
地
恩
!
战争
民谣
怀古
情感
忧民
亲情
赏析
这首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歌《老乞翁》是卢若腾所作,通过老翁的亲身经历,描绘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老翁带着孙子四处乞讨,他哽咽叙述家乡曾遭受义师与敌人的反复抢掠,财物被洗劫一空,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维持。家人被迫以身作抵押,甚至卖田偿债,骨肉分离,生活困苦不堪。老翁的悲惨遭遇反映出当时社会秩序混乱,官府无法保护平民,百姓只能流离失所。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严明法律和缺乏同情心的谴责,认为恶有恶报,人们应该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最后,老翁一家逃难至海外,乞讨度日,诗人深感人间悲惨,感叹人性沦丧,呼吁公正与仁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