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崔
载
华
张
起
之
闽
中
不
识
闽
中
路
,
遥
知
别
后
心
。
猿
声
入
岭
切
,
鸟
道
问
人
深
。
旅
食
过
夷
落
,
方
言
会
越
音
。
西
征
开
幕
府
,
早
晚
用
陈
琳
。
离别
送别
山水
地点
闽中
译文
未曾了解福建的路途,只能想象离别后的思念。
山中的猿猴叫声格外凄厉,狭窄的小径询问着深入的人们。
在旅途上,我品尝异乡的食物,学会了一些方言,能理解越地的语言。
即将向西征战,希望能早日找到像陈琳那样的才子助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情厚谊的情感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开篇“不识闽中路,遥知别后心”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曾踏足的闽地之路虽然不熟,但却能感同身受地理解离别后的那份哀愁。接下来的“猿声入岭切,鸟道问人深”则通过猿啼和鸟鸣的声音,形象地描绘出山林中的寂静与深邃,以及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关切之情。“旅食过夷落,方言会越音”一句,则写出了行旅途中品尝异乡风味,同时也能听懂当地方言的情景,表明诗人的适应能力与他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最后,“西征开幕府,早晚用陈琳”则预示着某种行动或决策即将到来,而“早晚用陈琳”可能指的是期待着能像古代名臣陈琳那样尽职尽责,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友情都能保持忠诚。整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于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准备。
刘长卿
486首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