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
怀
写景
山水
抒情
秋天
神气畅想
田园
节令
秋意
写山
隐逸情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支遁在八关斋期间的一次心灵之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谐与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中开篇“靖一潜蓬庐,愔愔咏初九”,描述了诗人隐居于简陋的草屋中,静静地吟诵着初九的诗句,营造出一种宁静、内省的氛围。接下来,“广漠排林筱,流飙洒隙牖”描绘了广阔的林间景象,风吹过竹林,窗户上洒下流动的光影,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从容遐想逸,采药登祟阜”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他漫步山间,采摘草药,登高远眺,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随后,“崎岖升千寻,萧条临万亩”则描绘了攀登高山的艰难过程,以及站在广阔田野之上的孤独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望山乐荣松,瞻泽哀素柳”通过对比山上的松树和水边的柳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不同阶段的感悟,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而柳树则可能代表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解带长陵坡,婆娑清川右”描绘了诗人解开衣带,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行走,面对清澈的河流,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感。“泠风解烦怀,寒泉濯温手”通过自然界的微风和泉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洗涤,暗示了精神层面的净化。最后,“寥寥神气畅,钦若盘春薮”描绘了诗人精神上的畅快与敬畏,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森林中,感受到了宇宙的奥秘与和谐。“达度冥三才,恍惚丧神偶”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观念,达到与天地万物相通的境界,似乎在某种神秘的状态下失去了自我意识,达到了心灵与宇宙的合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宇宙和谐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的过程。

支遁

18首
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爱马的故事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竹深处诗
元·金灏
碧琅玕下觅幽踪,行尽斋居路始通。烟歛月梢金琐碎,风生云干玉琤琮。秋光满座阴长合,靛色清神暑自空。净扫苍苔夜留客,解衣磅礴兴无穷。
虎丘山(其一)
宋·蒋堂
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惟青镇一隅,峙秀状无限。遥峰乃众阴,四望拱孤巘。上有梵王家,高压长洲苑。游人接踵来,千里必重趼。奔走趋层巅,凌竞陟云栈。下瞰洞庭卑,傍睨灵岩浅。巍.....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其五)
宋·朱熹
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
宁化白水砌甲子春
宋·黄大受
雪瀑从天下,馀流亦建瓴。双崖秋气逼,九地殷雷声。虎穴山川险,蛟涎草木腥。负鹾由此径,异日不堪行。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云亭萧氏园池杂兴次韵四首(其一)
明·刘崧
日日西园载酒来,好花深映洞门开。水涵香雾空青湿,山拥晴云紫翠堆。林径微风看燕度,石桥细雨听莺回。酣歌却望双峰近,落日松声万壑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