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白
山
茶
寄
吴
仲
庶
见
贶
佳
篇
依
韵
和
酬
山
茶
纯
白
是
天
真
,
筠
笼
封
题
摘
尚
新
。
秀
色
未
饶
三
谷
雪
,
清
香
先
得
五
峰
春
。
琼
花
散
漫
情
终
荡
,
玉
蕊
萧
条
迹
更
尘
。
远
寄
一
枝
随
驿
使
,
欲
分
芳
种
恨
无
因
。
写花
咏物
春天
清香
抒情
寄情
赞美
花种
赏析
这首宋诗《以白山茶寄吴仲庶见贶佳篇依韵和酬》是曾巩所作,他以山茶为题材,表达了对友人吴仲庶赠送佳作的感激之情,并通过描绘山茶的洁白如玉、清香四溢的特点,寓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山茶纯白是天真”,以山茶的纯净白色象征着自然本真,展现出其未经雕琢的质朴之美。次句“筠笼封题摘尚新”则描绘了山茶被精心采摘并装在竹笼中的情景,显得清新雅致。“秀色未饶三谷雪,清香先得五峰春”两句进一步赞美山茶的色泽与香气,将其比作山谷中的白雪和春天的五峰,凸显其清丽脱俗的气质。接着,“琼花散漫情终荡,玉蕊萧条迹更尘”借琼花和玉蕊的形象,表达诗人对纯洁情感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最后两句“远寄一枝随驿使,欲分芳种恨无因”,诗人想象将山茶寄给远方的朋友,希望能分享这份美好,但又遗憾没有机会亲自种植,流露出对友谊的深厚和对共享美好事物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是对山茶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友情的深情寄寓。
曾巩
457首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又咏蜀都城上芙蓉花
唐·张立
去年今日到城都,城上芙蓉锦绣舒。今日重来旧游处,此花憔悴不如初。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
甲子岁除作(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欲寒先作雾,将暖更吹风。岁尽从今夜,春来自故宫。草犹含蕙绿,花已破桃红。腊酒琉璃盏,殷勤入掌中。
再韵简菊坡
宋·郑清之
访梅长与寒角力,两鬓丝丝尚堪织。吊湘赋鵩强解事,长沙少年空太息。酷爱孤芳支岁寒,草木虽多懒求识。肥遁不为苍帝臣,白贲丘园义形色。风饕雪虐真养素,笑枕溪流漱寒石。请翻橘颂作.....
车过武胜关雪中购得兰数本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车行楚豫交,蜿蜒入山腹。矫首望雄关,势绝天地蹙。一脊界江河,向背异寒燠。雪峰袭云衣,漠漠烟生玉。涛凝叠嶂松,翠压一涧竹。峥嵘幻冰花,僵踣慨众木。野人市修兰,仓卒得一束。坚.....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