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
王
颂
宪
宗
王
十
子
,
益
府
实
称
贤
。
体
统
朝
廷
半
,
敦
崇
德
业
全
。
书
堂
斜
昼
日
,
琴
殿
净
秋
烟
。
问
寝
还
英
嗣
,
时
研
世
子
篇
。
颂扬皇族
历史
抒情赞美
秋天
宫廷生活
亲情表达
读书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对益王府的赞誉之作,主要歌颂了益王在家族和朝廷中的地位以及他的品德与才学。首句“宪宗王十子,益府实称贤”点出益王是宪宗众多儿子中的一位,且以其贤能著称。接下来的诗句强调益王在维护朝廷秩序和弘扬美德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体统朝廷半,敦崇德业全”。“书堂斜昼日,琴殿净秋烟”描绘了益王府内宁静的学习氛围和高雅的艺术气息,书堂里阳光斜照,琴殿中秋意清幽,显示出主人的文人气质和修养。最后两句“问寝还英嗣,时研世子篇”则表达了对益王作为储君,勤奋研读经典,继承皇室智慧的期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赞美了益王的贤良品格和学术追求,展现了明朝宫廷文化中对教育和德行的重视。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送鲍子韶还赣州(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台黄气在,偏霸意如何。鸿雁秋还少,牛羊日已多。大才先草檄,馀力在横戈。迟尔梅关上,图书载橐驼。
翟簿示似中秋高作命意着语殆与商素争清读至人与月忘年之句不觉击节借五言为韵赋诗答谢(其五)
宋·史弥宁
歌子秋风叠,诵子明月篇。信有习凿齿,胜读书十年。
和夜读离骚
宋·赵希逢
孤忠烈日与秋霜,千古英魂在水央。掩卷长吁悲往事,挑灯痛饮坐寒窗。始终与国当同戚,愤抑沉身亦近狂。狼跋等诗今可覆,怡然意味最深长。
上益王
明·朱多炡
睿德隆公族,英才丽本支。三雍陋河间,七步浅临淄。潇洒游仙咏,从容乐善辞。问遗偏宠渥,锡予倍恩私。手敕家人礼,亲贤国士知。纶言天只尺,宫扇墨淋漓。九子罗圭冕,诸王属屏维。具.....
世宗御书田不伐望月婆罗门引先得楚字韵
金末元初·元好问
瑶光楼前按歌舞,桂树秋香月三五。白头谁解记开元,四海欢声自箫鼓。两都秋色皆乔木,三月阿房已焦土。天人亦有离别情,可是田郎心独苦。承平旧物《霓裳》谱,宝气晖晖映千古。银桥望.....
苕溪多楮三伏最茂
宋·释居简
朱实燉空密幄成,曾阴无地暍行人。风枝雨干彫零后,玉板云英制作新。传得文章贻后晋,忍随竹帛祸先秦。西凉叶叶秋声树,学到先生是效颦。
舟次张秋冒雨上读徐武功治水碑
明·王鏊
长堤十里隐如虹,来往行人说武功。洚水突来无兖济,铁牛屼立尚西东。淇园竹下人初骇,郑国渠成运自通。读罢穹碑人不见,北来冻雨洗寒空。
困坐穷山无以娱日用随斋问讯韵寄莘夫并呈随斋
宋·赵蕃
少陵苦忆将廉颇,才似淮阴亦奈何。岂待秋风方忆鲙,不堪夏日况挥戈。分当鹿鹿终随后,言敢譊譊取屡诃。世事多虞未知免,鹅烹复坐不能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