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望
蝶
戏
犹
馀
蕊
,
蝉
吟
已
怯
枝
。
乾
坤
入
汉
日
,
霜
露
望
乡
时
。
屈
子
偏
生
楚
,
王
通
不
负
隋
。
晚
风
江
更
苦
,
莫
上
岘
山
祠
。
秋景写景
动物咏物
思乡情感
历史怀古
秋日抒情
地点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秋望》,通过对秋日蝶舞蝉鸣的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与时光流转的自然景象。"蝶戏犹馀蕊"写出了秋日蝴蝶仍在花间嬉戏,尚未完全离去,而"蝉吟已怯枝"则暗示蝉声渐弱,秋意渐浓。接下来,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乾坤入汉日"描绘出秋日斜阳映照下的广阔天地,"霜露望乡时"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借屈原和王通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寄寓个人情感。屈子在楚国的命运象征着诗人的孤寂与不遇,而王通不忘隋朝的忠诚则暗示了诗人对前朝的怀念和对自己坚守节操的期许。最后,"晚风江更苦,莫上岘山祠"以江边晚风的凄苦和劝诫不要登临岘山祠(可能指代某种哀思之地)收束全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的秋日怀想之作。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