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写景
登高抒情
秋天写景
忧时抒怀
写景兼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梦阳在明代快阁上所见的景象。首句“江上冥冥风浪生”写出了江面上风大浪涌的壮阔气势,暗含诗人内心的动荡。接着,“阁中清眺会儒英”则转向了阁楼中的静观,儒者精英在此相聚,增添了文化气息。“野舟冒险只自度,汀鸟避人时一鸣”两句,通过描绘小舟在风浪中艰难前行和汀鸟偶尔的鸣叫,寓言了世事的艰险与自然的孤独。诗人以舟鸟自比,流露出一种坚韧与孤独的情感。“四海登临吾白发,万山回合此孤城”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面对广阔的天地和重重山峦,感到自己身处孤城的寂寥。最后一句“剧谈转切忧时念,日暮浮云况北征”,诗人通过深沉的交谈和日暮时分的浮云,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以及即将北行的迷茫与忧虑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自我抒怀,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李梦阳

2163首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汉族,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您喜欢

奉荅木斋病起见怀二十韵
明·冯兰
海气明曙霞,湖光渺秋昊。十月木未霜,枫林景逾好。疏疏篱下花,寂寂涧边草。閒居田事休,委巷人迹少。东瞻牛屯峰,秀矗云之表。种梅已成蹊,中搆一亭小。谢公有好怀,藉此以终老。佳.....
八月十五夜宣上人独游安国寺山庭院步人迟明将至因话昨宵乘兴联句
唐·李益
九重城接天花界,三五秋生一夜风。行听漏声云散后,遥闻天语月明中。含凉阁迥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谁问独愁门外客,清谈不与此宵同。
客有谈洞庭之胜者赋此奉简
清·王绍燕
我生井蛙拘一经,抵掌喜听谭洞庭。苍梧帝子不可遇,何年看遍君山青。岳阳楼上溯张李,妙句惊人一篇耳。沈吟更读《离骚》经,千古流传傥如此。我闻斑竹犹昔时,湖光皱绿澄玻璃。八百里.....
丑奴儿·西湖游宴
清末近现代初·王闿运
西湖千古多情地,画舫红镫。宝钿香尘。流水年年照丽人。休提倚翠偎红事,细数青春。瘦尽吟身。三十看花是老人。
初秋偶閒
清·爱新觉罗·弘历
几馀赢得片时閒,镜彻波光黛染山。风挟秋来偏拂袖,花因暑退亦开颜。龙蟠户牖松千尺,琴响阶除水一湾。肯逐物华临别院,徘徊独立忆民艰。
病中
明·释今回
病卧秋山秋已深,石泉松磴梦空寻。方嗟抱疟兼旬苦,又值轻霜九月侵。蛩响暗凄初永夜,灯明悬映此时心。自怜近僻多堪笑,癯极支颐尚苦吟。
荅人见寄(其一)
明·郭奎
五色新衣照日鲜,平生湖海气飘然。茅容孝养如今日,苏武生还忆去年。秋水芙蓉花共洁,岁寒松柏操弥坚。巴人拟和阳春曲,昨夜援琴理七弦。
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其二)
宋·郑清之
晓色窥林半淡浓,乱鸦飞去水漫空。山横孤雾残霞外,秋在微云疏雨中。官事却能成胜赏,诗坛端可策新功。吴侬浪说西湖景,蓬观今逢苏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