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写景
哲理
情感
季节
冬天
动物
昆虫
写人
病夜
玄思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周景涛的《病夜》描绘了病中夜晚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摵摵复摵摵,败叶檐阶迸”,以落叶的声音刻画出秋夜的寂静,败叶纷飞,仿佛象征着病体的衰弱。接着,“冻蝇见火舞,候虫切身劲”写冬夜微弱的火光引来冻蝇飞舞,而寒气逼人,连虫鸣也显得格外强烈,反映出诗人身体的不适。“寒气登床帏,裘被莫与竞”进一步强调了寒冷,即使厚重的衣物也无法抵挡。诗人形容自己像缩成一团的刺猬,听着晨鸡报晓,时间似乎格外漫长。“偶然披衣坐,斜月入窗映”描绘出诗人偶尔起身,看到窗外斜月,心境变得空灵而洁净。“旬月不出门,已适适懒惰性”表达了诗人因病长期卧床,逐渐养成的懒散习性。然而,“会当齐彭殇,安问贫耶病”流露出对生死的豁达态度,不问贫病,只求内心的平静。最后,“跏趺数鼻息,耸肩索苦咏”描绘出诗人静坐冥想,试图通过深思来排遣病痛,直至天明,镜中的黑发也显出岁月的痕迹。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中情境,展现了诗人坚韧的内心世界和超脱的生活态度。

周景涛

12首
光绪壬辰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学部员外郎

猜您喜欢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
渔洋探梅归自东西横塘作
明末清初·屈大均
山寒寻未得,一树忽临溪。光透松间雪,香生石上泥。莺声留客久,鹭影逐人低。随意穿桥去,横塘东复西。
池上居(其三)
清·爱新觉罗·弘历
轩楹俯碧流,槛影座中浮。堪纳水云意,底论大小舟。风前饶乳燕,雨后尚鸣鸠。暇日无馀事,新题每见投。
步出夏门行·冬十月
魏晋·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旅舍卧病
唐末宋初·李九龄
家隔西秦无远信,身随东洛度流年。病来旅馆谁相问,牢落闲庭一树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