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亭
新
柳
(
其
一
)
宜
春
亭
子
面
湖
西
,
城
上
山
光
扫
黛
齐
。
飞
翠
恰
沾
东
角
柳
,
笼
阴
浑
带
北
门
堤
。
淡
烟
染
杂
浓
浓
露
,
双
燕
穿
陪
如
梦
难
寻
巷
与
坊
,
旧
游
半
系
故
人
肠
。
驱
车
欲
去
惊
寒
食
,
走
马
归
来
已
夕
阳
。
镜
照
未
尝
眉
皱
敛
,
泥
沾
曾
不
絮
颠
狂
。
净
瓶
只
合
皈
无
尽
,
洒
作
春
空
露
水
香
。
写景
怀古
抒情
节日
寒食节
春天
写柳树
场景
夕阳
赞美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钱载的《宜亭新柳(其一)》描绘了宜春亭畔湖边的美景。首句“宜春亭子面湖西”点明地点,紧接着“城上山光扫黛齐”写出了山色与湖光相映的开阔景象。颔联“飞翠恰沾东角柳,笼阴浑带北门堤”生动描绘了新柳随风飘拂,给湖边增添翠色,仿佛连带着北门外的堤岸都笼上了绿意。“淡烟染杂浓浓露,双燕穿陪如梦难寻”通过轻烟、浓露和双燕的动态,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颈联“旧游半系故人肠”直接表达了对旧日友情的深深挂念。尾联“驱车欲去惊寒食,走马归来已夕阳”描绘了诗人匆匆离去又在夕阳下归来的场景,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最后两句“镜照未尝眉皱敛,泥沾曾不絮颠狂”以物喻人,表达诗人心境的平静和淡泊,即使面对生活的琐碎,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整首诗以新柳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宜春亭的景色,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情感,展现了清初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怀旧之情。
钱载
44首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卖画为生。工诗文精画,善水墨,尤工兰竹,著有《石斋诗文集》。为乾嘉年间“秀水派”的代表诗人。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宫词(其十六)
明·张凤翔
禁柳春深草色新,杨花飞趁扑虫人。君王殿上宣名字,旋绾颓鸦抹绛唇。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四明山中逢晴
宋末元初·戴表元
一冈一涧一萦隈,新岁新晴始此回。莎坂南风寅蛤出,茅檐西日一禽来。人迷白路羊群石,水捲青天雪里雷。犹是深山有寒食,梨花无数绕岩开。
姑苏杨柳枝词(其六)
明末清初·屈大均
露咽烟啼总不明,飞花如送复如迎。长条不忍轻攀折,为尔临风最有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