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山水
咏物
惜花
借景抒情
情感
赞美
冬天
怀古
节制
指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静谧。诗中的“孤山山下苔痕滑”,以滑动的苔痕为引,勾勒出山间湿润、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翠竹扶疏水方折”一句,竹影婆娑,水流曲折,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靓妆无数招不应,曾与先生护名节”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特质,仿佛无数的美景在召唤着诗人,而诗人则坚守着自己的品格与节操,与自然和谐共处。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与个人道德情操的坚持,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后文“即今湖上荆棘满,谁见穿林度飞雪”描绘了时过境迁,湖畔荆棘丛生,只有在风雪中穿林而过的场景,暗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然而,“道傍数本忽照眼,所喜风流未中绝”又带来了希望与喜悦,几株树木在路边绽放,显示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象征着风流未绝,希望常在。“不嫌青女暂试粉,却要风师小回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豁达态度,即使面对严寒与风霜,也愿意欣赏其独特的美,期待风神稍作调整,带来更为和谐的景象。这种对自然变化的接纳与欣赏,体现了诗人超脱的胸怀。最后,“君看万点已可怜,半杂春泥封地裂”以万点春花与春泥封地裂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而“版曹平生诗作史,坐陋故人探禹穴”则通过引用典故,赞美了诗人的文学成就与对历史的贡献,以及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人生境界。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