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写儒释道
言教

赏析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道”的本质与表达。首句“真常之道无言说”,强调了道的本真与永恒,它超越了言语的范畴,无法通过语言完全表达。接着,“有说分明是背宗”指出如果试图用言语去界定或解释道,那将是对道的误解和背离。这种观点在道家哲学中常见,强调了语言与真理之间的界限。后两句“若向不言中会意,不劳余力备全功”则进一步阐述了理解道的方式。真正的领悟并非依赖于言语的解释,而是在“不言”之中,即在超越言语的直观体验中获得。这样的领悟无需额外的努力就能达到全面的理解与和谐,暗示了直接体验与内在觉知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追求超越言语与形式的真理,通过内省与直觉来达到对宇宙本源的深刻理解。它鼓励读者跳出语言的框架,寻求更深层次的自我发现与宇宙真理的直接体验。

李道纯

190首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