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理
励志
写经论

赏析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儒、释、道三教在宗风上的差异与共通之处。诗人李道纯通过“千经万论讲宗风”开篇,指出无论哪一教派,其核心思想都围绕着对宇宙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生智慧的阐述。然而,“可叹迷途见不同”,在实际传播与理解过程中,由于个人见解与立场的差异,使得这些深奥的道理在不同人眼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接着,“大辩高谈夸俊锐”描绘了在讨论这些教义时,人们往往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追求语言的华丽与逻辑的严密,却忽略了最终目的——即达到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提升。这种过度的辩论与炫耀,实际上可能只是在“到头终是落顽空”,即最终导致了对真理的偏离,陷入了一种形式主义或表面化的思考中。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与智慧的过程中,应保持谦逊与开放的心态,避免陷入言语的陷阱,而应致力于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追求心灵的真正觉醒与解脱。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中学术风气的一种批评,也是对后世学者在探索真理道路上的重要启示。

李道纯

190首
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