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
苏
昌
龄
学
士
见
寄
端
居
久
佩
息
心
铭
,
坐
对
中
庭
春
草
青
。
身
后
文
章
归
哲
匠
,
世
间
功
业
付
英
灵
。
饭
馀
倚
竹
云
千
亩
,
定
起
焚
香
月
一
亭
。
珍
重
玉
堂
苏
太
史
,
耽
书
如
醉
几
时
醒
。
写景抒情
咏物抒情
春日田园
惜时读书
怀古送别
悼亡情感
赏析
这首诗《答苏昌龄学士见寄》是元末明初诗人克新的作品,通过“端居久佩息心铭”开篇,展现了一位诗人静坐庭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生活状态。诗人以“春草青”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既衬托了内心的平和,也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身后文章归哲匠,世间功业付英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创作的期待与寄托,认为自己的作品最终会被智者所理解和传承,而世间的功名利禄则留给后世的杰出人物。这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价值的态度,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饭馀倚竹云千亩,定起焚香月一亭。”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饭后闲暇时光,倚靠竹林,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定神之后,焚香于月下的亭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云海则代表了广阔的胸怀,月光下的亭台则寓意着心灵的宁静与超然。最后,“珍重玉堂苏太史,耽书如醉几时醒。”诗人表达了对苏昌龄学士的敬重之情,同时流露出自己沉迷于书籍如同醉酒般难以自拔的状态。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也反映了其在知识海洋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内心世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学问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克新
21首
元明间僧。俗姓余。初业儒,后为佛学。洪武初,奉诏招谕吐蕃。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有《南询稿》、《雪庐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