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至
日
太
史
登
台
书
云
物
圆
丘
才
展
礼
,
佳
气
近
初
分
。
太
史
新
簪
笔
,
高
台
纪
彩
云
。
烟
空
和
缥
缈
,
晓
色
共
氛
氲
。
道
泰
资
贤
辅
,
年
丰
荷
圣
君
。
恭
惟
司
国
瑞
,
兼
用
察
人
文
。
应
念
怀
铅
客
,
终
朝
望
碧
雰
。
写景
咏物
季节
冬
节日
节气
纪事
抒情
赞颂
写鸟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展现了古代礼仪之隆重与文化之丰富。开篇“圆丘才展礼,佳气近初分”两句,设定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圆丘指古代用于祭天的圜土台,此时正值早晨,礼仪即将开始,空气中弥漫着吉祥之气。“太史新簪笔,高台纪彩云”则转向太史,即负责记录和祭祀事宜的官员,他们准备好了新的书写工具,在高高的祭坛上记录着五彩斑斓的云彩,这些云彩往往被视作吉祥之兆。“烟空和缥缈,晓色共氛氲”两句描绘了早晨迷离的景象,烟气与清晨的薄雾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柔和的氛围。接下来的“道泰资贤辅,年丰荷圣君”表达了对国家大业昌隆、君主圣明的祝愿,希望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能够资助贤能之人辅佐君主,国力强盛,年岁丰饶。“恭惟司国瑞,兼用察人文”则是对掌管国家之人(司国)的一种敬畏态度,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广纳贤才,审视民情。最后,“应念怀铅客,终朝望碧雰”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来客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展望,直至晨光消散,依旧凝望那遥不可及的蓝色云端。整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和对国家、君主以及贤能之人的祝愿,表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猜您喜欢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题二树山人画双角石
清·王衍梅
横峰侧岭巧相兼,唤取鸦叉展画帘。南渡关山惭一角,北台风雪看双尖。梁家婢可明珠换,讲舍儿须锦髻添。诗老凋零余墨在,梅花僧印尚红钤。
冬至
宋·陆游
岁月难禁节物催,天涯回首意悲哀。十年人向三巴老,一夜阳从九地来。上马出门愁敛版,还家留客强传杯。探春漫道江梅早,盘里酥花也斗开。
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
宋·陆游
北风吹人身欲僵,老翁畏冷昼闭房。梅花忽报消息动,意气山立非复常。二儿一孙奉此老,瘦藤夭矫凌风霜。幽禽白颊忽满树,似与我辈争翱翔。沟绝无声冻地裂,耿耿寒日青无光。归来相视不.....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春夜对月
清·朱令昭
柳际微茫月,神伤忆往年。玉人临绮席,琼管和冰弦。今夕空庭里,清光寒食前。子规鸣不歇,坐尽博山烟。
鸳鸯篇
唐·李德裕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双影相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