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庵
西
庵
一
里
路
逶
迤
,
乘
兴
行
看
石
上
诗
。
松
问
栽
年
无
应
者
,
水
寻
来
处
有
逢
时
。
竹
垆
故
是
茶
经
缺
,
藜
杖
真
于
野
服
宜
。
珍
重
前
修
游
赏
地
,
青
山
应
笑
我
生
迟
。
写景抒情
山水
抒情惜时
赞美自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探访西庵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古迹的赞叹。首句“西庵一里路逶迤”,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前往西庵的道路蜿蜒曲折,为整首诗奠定了悠远而神秘的基调。接着,“乘兴行看石上诗”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兴致勃勃地探索的心情,也暗示了沿途可能遇到的古迹或题刻。“松问栽年无应者,水寻来处有逢时”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松树和水流以生命,松树似乎在询问栽种它的年代是否有人回应,而水流则仿佛在寻找它源头的时刻,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时间的流逝联系起来,引人深思。“竹垆故是茶经缺,藜杖真于野服宜”中,“竹垆”可能指的是竹制的茶桌或茶具,这里暗示了古人品茶的雅致场景;“藜杖”则是简陋的木杖,与“野服”(朴素的野外服装)相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推崇。最后,“珍重前修游赏地,青山应笑我生迟”表达了诗人对前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早些体验这种美好时光的遗憾。青山似乎在微笑,似乎在说:“你来得正好,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奉题李彦中所藏俞侯墨戏
宋·朱熹
不是胸中饱丘壑,谁能笔下吐云烟。故应祇有王摩诘,解写离骚极目天。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其三)
宋·李壁
囊空那复冀赢馀,但有巍楼百尺俱。匣镜频开聊自玩,庭芜不扫欲何图。少缘多病辞欢伯,长更贪眠谢酪奴。生世所资能几许,一竿好在石鱼湖。
陈庸被盗张诩有诗唁之因次其韵
明·陈献章
三尺龙泉八尺身,书生胆气欲惊人。亦遣偷儿知我辈,还将直道是斯民。风连蜀魄东方晓,雨洗荼?昨夜春。白舫望君心若渴,清川照我发如银。
题秋霜阁后山泉
宋·尤袤
谁把机关引石泉,穿崖一溜响溅溅。争如庐阜香炉顶,坐看银河落九天。
绝句五首(其五)
宋·吕陶
可喜公居近白云,眼前尘事少纷纷。纱橱竹簟偏宜睡,五月庭除不聚蚊。
游陈山遇雨
明·林光
轧轧肩舆冒晓寒,霏微空翠湿层峦。山经宿雨偏堪爱,树带飞云更耐看。睥睨西环城廓小,烟波南去海天宽。阴晴未定天公意,错讶神龙洗酒坛。
藤桥惜别(其三)
明·钟芳
云林气象异红尘,笑谑相忘意味真。不为松楸遂归愿,醉乡长作未醒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