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
春
迟
欲
借
江
梅
荐
饮
。
望
陇
驿
、
音
息
沈
沈
。
住
在
柳
州
东
,
彼
此
相
思
,
梦
回
云
去
难
寻
。
归
燕
来
时
花
期
浸
。
淡
月
坠
、
将
晓
还
阴
。
争
奈
多
情
易
感
,
风
信
无
凭
,
如
何
消
遣
初
心
。
写景抒情
怀旧思乡
春天词
爱情
梅花的咏物
看花
怀古忆旧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恨春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春天迟迟未至的无奈之情。"欲借江梅荐饮"描绘了诗人想借江边的梅花为远方的人斟酒,寄托思念;"望陇驿、音息沈沈"则写出诗人期待着来自陇地的书信,但音讯杳然,令人惆怅。在柳州的居所,诗人与对方只能在梦中相会,梦境虽美,却如云般难以捉摸。"归燕来时花期浸"暗示春天已近,但花开未见人归,月色清淡,天色阴沉,更添离别之苦。"多情易感"表达了诗人情感丰富,容易被春景触动心绪,而"风信无凭"则进一步强调了无法凭借自然之物传递消息的遗憾。最后,诗人以"如何消遣初心"收尾,表达了在这样的情境下,如何排解最初的思念之情,显得尤为动人。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欧阳修
1170首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