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襄
阳
王
公
子
君
马
勒
金
羁
,
君
家
贮
玉
笄
。
白
云
登
岘
首
,
碧
树
醉
铜
鞮
。
泽
广
荆
州
北
,
山
多
汉
水
西
。
鹿
门
知
不
隐
,
芳
草
自
萋
萋
。
写景抒情
写地点山水
思乡
怀古
译文
你的马佩戴着金色的马勒,你家中藏有珍贵的玉簪。
白云飘浮在岘山之巅,青翠的树木装点着铜鞮山,仿佛陶醉其中。
广阔的湖泊位于荆州以北,众多山峦耸立在汉水西岸。
虽然知道鹿门山已非隐居之地,但那里的芳草依旧茂盛,一片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蕴含了深远的情感与哲理。开篇“君马勒金羁,君家贮玉笋”两句,通过对贵族家庭豪华装饰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白云登岘首,碧树醉铜鞮”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描绘了一幅云游天际、林间清风徐来的画面。这里的“白云”与“碧树”相映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随后通过“泽广荆州北,山多汉水西”两句,再次将视角拉回至襄阳地区的地理特征。这两句不仅仅是地理描写,更象征着心灵深处对远方朋友或故土的思念。最后,“鹿门知不隐,芳草自萋萋”两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这里的“鹿门”往往被解读为隐逸之地,而“芳草”则象征着自然的生长与繁盛。整句话意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和高洁的情操,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马戴
174首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一说江苏省东海县或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猜您喜欢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初寒病中有感
宋·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牛衣未起王章疾,马磨何伤许靖贫。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