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绿
西
咏物
写花
闺怨
秋天
写菊
情感
赞美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房中僧鞋菊的独特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与自然之美。词人巧妙地将僧鞋菊这一不常见的植物融入到闺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绿窗”、“摩登”、“西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禅意的氛围。“绿窗休认,倚摩登,误西风行脚。”开篇即以绿窗为背景,暗示着女子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形成对比,摩登与西风行脚则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但这一切在绿窗内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料苇枯只履、还飘泊。借绮户、花丛著。紫英摘取妆台谑。”这里通过“苇枯只履”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僧鞋菊的形态,仿佛是历经沧桑的僧侣,随风飘泊。而“绮户、花丛著”则展现了它在闺房中的独特位置,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如同一位优雅的客人。紫英摘取妆台谑,则是女子对这株植物的亲近与喜爱,将其视为妆台上的玩物,增添了几分趣味与生活的情调。“道如来拈错。寸趺嫌踏莲华浊。换小朵、清秋萼。”最后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道如来拈错,暗含着对世间事物的审视与思考,或许是对某种错误认知的反思。寸趺嫌踏莲华浊,表达了对纯净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世俗杂念的排斥。换小朵、清秋萼,则是对于新事物的期待与追求,寓意着在清冷的秋天里,寻找那份清新与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僧鞋菊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禅意与生活情趣的佳作。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