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阳
台
·
平
湖
秋
感
败
叶
凝
黄
,
枯
芦
减
碧
,
长
堤
已
是
秋
深
。
无
限
凄
凉
,
扁
舟
独
倚
纱
棂
。
湖
广
一
片
清
如
画
,
对
愁
颜
、
倍
觉
销
魂
。
叹
年
来
、
瘦
骨
支
离
,
照
影
分
明
。
寒
蛩
不
用
吟
衰
草
,
纵
哀
吟
百
遍
,
谁
解
怜
卿
。
天
阔
云
低
,
孤
鸿
共
我
南
征
。
青
衫
非
是
江
州
湿
,
掩
啼
痕
、
别
有
伤
心
。
任
凭
它
、
冷
月
澄
辉
,
难
證
前
身
。
写景
秋景
抒情
悼亡
写鸟
孤鸿
秋天
赏析
这首《高阳台·平湖秋感》由清代诗人吕采芝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平湖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深的忧郁与感慨。首先,“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开篇即以败叶、枯芦、长堤等意象,勾勒出秋天的萧瑟与寂寥。黄叶、枯芦、深秋的长堤,无一不透露着季节更替的痕迹和生命的凋零感。接着,“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诗人通过“无限凄凉”四字,直接点明了内心的悲凉之情。扁舟独倚,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仿佛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背景下,独自面对着无尽的哀愁。“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湖面广阔而清澈,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但面对此景,诗人的愁容却更加深重,似乎这美景反而加剧了内心的痛苦。“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诗人感叹自己年岁的增长,身体的消瘦,镜中的倒影清晰可见,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也是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寒蛩(蟋蟀)在衰草中哀鸣,即便再哀伤地吟唱百遍,又有谁能理解它的悲凉呢?这里借寒蛩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悲哀。“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广阔的天空下,低垂的云朵间,一只孤雁正与诗人一同向南飞行。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象征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共鸣,以及在孤独旅程中寻求慰藉的心境。“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青衫并非因江州之湿而湿透,而是掩藏了泪水,别有一番伤心。这里的“江州湿”典故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更为复杂和深刻。最后,“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即使面对着清冷的月光,也无法证明自己的前生。这句话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问,以及对过去无法挽回的遗憾。综上所述,《高阳台·平湖秋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平湖时的深深忧郁与感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广落花诗三十首(其十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
乾净青莎一片阴,君无去此豢饥禽。人生自古皆惶恐,天下如今半绿林。曀日终风舟汎汎,水深河大雨淫淫。旧家枝叶同乡土,好听黄鹂作羽吟。
寄容廷恂(其一)
明·何绛
永夜怀人独不眠,秋风吹上小窗前。银河岁岁无清浅,书札须将寄客船。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