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殿
怀古
写人
抒发情感
离别怀古
壮士形象写人

赏析

这首诗《述古(其一)》由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主义的颂扬。首句“北风何萧萧,感慨过易水”,以北风的凄厉描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引出对易水边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感慨。易水,是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送别刺客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的地点,此处暗含对荆轲英勇行为的怀念与敬仰。接着,“蛮夷一少年,矫矫今壮士”两句,赞美了荆轲作为一位年轻勇士的英勇与决绝。荆轲虽出身于“蛮夷”,却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成为后世传颂的壮士形象。“药囊提匕首,殿柱空复倚”描绘了荆轲临行前准备充分,手持匕首,药囊在身,却只能徒然地倚靠在宫殿的柱子上,暗示了他即将面对的生死抉择与孤独。“迟发失所期,燕丹匪知己”表达了对荆轲未能及时出发,以及太子丹未能真正理解并支持他的遗憾。这反映了历史中英雄与君主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英雄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奈。“饮酒荆卿怒,俯笑田光耻”通过对比荆轲与田光的行为,进一步凸显了荆轲的刚烈与不屈。荆轲在饮酒时表现出愤怒,而田光则俯身微笑,以此来表达对荆轲行为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荆轲的牺牲精神。最后,“徒令高渐离,击筑入秦市”提到高渐离,作为荆轲的好友,他在荆轲死后,改名换姓,隐匿于民间,继续为荆轲报仇。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也体现了对荆轲遗志的继承与延续。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英雄主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感慨。黎遂球以独特的视角,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黎遂球

592首
天启七年举人。再应会试不第。善诗、古文,工画山水。崇祯中,陈子壮荐遂球为经济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应陈子壮荐,为南明隆武朝,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广东兵援赣州,城破殉难。谥忠悯。有《莲须阁诗文集》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题欧阳广汤梅花
明·杨士奇
西昌欧阳生,明经起科目。当宁敬刑罚,擢官秋卿属。生抱忠厚资,况奉先训笃。夜烛治官书,求生于死狱。所听两造词,不厌四五覆。明鉴靡遁情,被辜皆诚服。门庭净若洗,襟怀皎于玉。勉.....
更漏子(其一)
宋·晏几道
槛花稀,池草遍,冷落吹笙庭院。人去日,燕西飞,燕归人未归。数书期,寻梦意,弹指一年春事。新怅望,旧悲凉,不堪红日长。
赠杨允铭小篆歌
明·乌斯道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汉武书师蜕.....
南乡子·李克绍生朝
金末元初·李俊民
来往亦风流。曾伴仙翁衣锦游。闻道长平朱紫地,西楼。依旧人人说故侯。能得几春秋。未必灵椿老便休。自有枝枝丹桂在,何忧。宝月忙催玉斧修。
咏嗣业
明·文徵明
楚楚璚枝出谢庭,紫芝眉宇玉生棱。茶经陆羽曾传诀,书品阳冰已入能。閒洗碧桐留野客,醉围红袖狎山僧。相思不到西轩下,想见清香对榻凝。
寄上吴王三首(其三)
唐·李白
英明庐江守,声誉广平籍。洒扫黄金台,招邀青云客。客曾与天通,出入清禁中。襄王怜宋玉,愿入兰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