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太
保
有
鹤
折
翼
以
诗
伤
之
客
有
记
翎
经
冥
三
韵
而
忘
其
诗
者
因
作
四
韵
不
为
摧
伤
改
性
灵
,
静
中
犹
见
好
仪
形
。
每
怜
今
日
长
垂
翅
,
却
悔
当
时
误
剪
翎
。
医
得
旧
创
犹
有
法
,
相
知
多
难
岂
无
经
。
稻
粱
且
向
人
间
觅
,
莫
羡
抟
风
起
北
冥
。
动物
咏鸟
伤别离别
咏物
怀旧情感
劝慰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鹤折翼后的哀伤与反思,通过对比鹤的境遇和人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知音难求的感慨。“不为摧伤改性灵,静中犹见好仪形。”这两句写出了鹤虽受伤,但其高洁的品格未改,依旧保持着优雅的姿态。这里,“性灵”指的是鹤的高洁本性,而“好仪形”则是对鹤外在美好的描述。“每怜今日长垂翅,却悔当时误剪翎。”诗人对于鹤今日之境感到悲哀,同时也为过去不明智地剪断其翼而感到后悔。这里的“每”字表达了频繁的懊恼,“却悔”则是对往事的反思。“医得旧创犹有法,相知多难岂无经。”这两句转向人间的友情,表示虽然旧伤可以通过方法治疗,但真正的知己难寻,这其中的道理也是复杂而深奥的。“医得”指的是可以治愈,“旧创”象征着往昔的伤痛和误解。“稻粱且向人间觅,莫羡抟风起北冥。”诗尾两句表达了寻找知音的迫切心情,同时也警示不要被浮华虚幻的事物所迷惑。这里的“稻粱”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即寻求简单真挚的人际关系,“莫羡”则是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去羡慕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整首诗通过鹤折翼这一悲剧事件,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王安石
1765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苏幕遮(其二)堆絮寄淇泉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柳丝长,榴萼吐。梁燕双双,梁燕双双乳。润逼薰垆衣楚楚。过了黄梅,过了黄梅雨。掩纹窗,开月户。花影移云,花影移云母。红药未开人便去。记得花无,记得花无主。
燕喽喽
明·刘崧
燕喽喽,羽缡徙,飞来飞去无休时。主家门户已零落,泊向门前枯树枝。枯树枝落多风雨,欲止还惊不能住。一身投迹无所托,百口衔泥竟何补。燕喽喽,羽扑簌,朝出愁飞暮愁宿。杏梁暗逐綵.....
酹江月(其一)梅和彦国
宋末元初·仇远
探春消息,觉南枝开遍,北枝犹阙。越女娉婷天下白,堪与冰霜争洁。孤影棱棱,暗香楚楚,水月成三绝。行云不动,素波轻浣尘袜。回首雪里关山,玉龙吹怨,似替人幽咽。溪上园林应满树,.....
病孔雀
唐·皮日休
烟花虽媚思沈冥,犹自抬头护翠翎。强听紫箫如欲舞,困眠红树似依屏。因思桂蠹伤肌骨,为忆松鹅损性灵。尽日春风吹不起,钿毫金缕一星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