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王
微
之
登
高
斋
三
首
(
其
二
)
六
朝
人
物
随
烟
埃
,
金
舆
玉
几
安
在
哉
。
钟
山
石
城
已
寂
寞
,
祇
见
江
水
云
端
来
。
百
年
故
老
有
存
者
,
尚
忆
世
宗
初
伐
淮
。
魏
王
兵
马
接
踵
出
,
旗
纛
千
里
相
搪
挨
。
当
时
谋
臣
非
不
众
,
上
国
拔
取
多
陪
台
。
龙
腾
九
天
跨
四
海
,
一
水
欲
阻
为
可
咍
。
降
王
北
归
楼
殿
坼
,
弃
屋
尚
锁
残
金
堆
。
神
灵
变
化
自
真
主
,
将
帅
何
力
求
公
台
。
山
川
清
明
草
木
静
,
天
地
不
复
屯
云
雷
。
使
君
登
高
访
古
昔
,
伤
此
陈
迹
聊
持
杯
。
因
留
嘉
客
坐
披
写
,
酃
渌
笑
语
倾
如
筛
。
酒
酣
重
惜
功
业
晚
,
老
矣
万
卷
徒
兼
该
。
攒
峰
列
壑
动
归
兴
,
忧
端
落
笔
何
崔
嵬
。
馀
年
无
欢
易
感
激
,
亦
愧
庄
叟
能
安
排
。
青
灯
明
灭
照
不
寐
,
但
把
君
诗
阖
且
开
。
怀古
写景
抒情
写水
秋节
友情
酒事
叹老
佳节
历史感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抒发怀古情感的诗歌。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六朝时期的繁华与衰败,以及后世对于那些辉煌岁月的追忆和反思。"六朝人物随烟埃,金舆玉几安在哉。钟山石城已寂寞,祇见江水云端来。" 这四句诗从宏观角度展开,将六朝时期的人物事迹比作烟埃,暗示历史的消散与虚幻。而金舆玉几则象征着当时的奢华生活,但现在只留下寂寞的遗迹。钟山石城原是繁荣之地,现在却变得冷清,只剩江水流淌和云端来往,显得格外凄凉。"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世宗初伐淮。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这两句诗通过百年老人的回忆,讲述了过去的历史事件,如世宗初次征讨淮河的情景。魏王率领的军队和战马连绵不断,旗帜在千里之外交织相望,这些描述传达出当时战争的激烈与辉煌。"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台。龙腾九天跨四海,一水欲阻为可咍。" 这几句诗表明了当时有很多谋士,但最终是由上国决策,拔取了许多战略要地。龙腾九天、跨四海的形象描绘出强大势力的扩张,而一水欲阻则表现出面对这种力量时的无力感。"降王北归楼殿坼,弃屋尚锁残金堆。神灵变化自真主,将帅何力求公台。" 这些句子描绘了战败后的景象,降王回到北方,废弃的宫殿还有着锁住的残余财宝。这也暗示了一种宿命论,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神灵所掌控。接下来的几句诗,则是对自然山川、草木静好的描写,以及对古迹的追寻和感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功业晚成的惋惜,对自己年迈但仍在努力创作的自嘲,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于生活和历史无常的感触。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王安石
1765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赠三侍御
唐·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
十月十七日大风约客登虎渡亭观浪人言今日下水风不可往也戏作此篇
宋·周紫芝
长江水自光摇空,阳侯欲与风争雄。涛头不受水犀弩,鲸波欲卷冯夷宫。径须便入虎溪口,净洗平吞云梦胸。人言上水得风浪,下水得风终少功。平生万事尽难偶,政要东风渠不东。江边一叹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