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馆
陶
促
辔
数
残
更
,
似
闻
鸡
一
鸣
。
春
风
马
上
梦
,
沙
路
月
中
行
。
笳
鼓
远
多
思
,
衣
裘
寒
始
轻
。
稍
知
田
父
稳
,
灯
火
闭
柴
荆
。
地点
馆陶
写景
春天
怀古
思乡
情感
田家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发馆陶》。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促辔数残更,似闻鸡一鸣”,以“促辔”表现诗人急切出发的状态,而“数残更”则暗示了深夜的寂静与时间的紧迫。接着“似闻鸡一鸣”,既呼应了前句的“更”,也预示着天将破晓,黎明即将到来。“春风马上梦,沙路月中行”两句,诗人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春风拂面,似乎在梦中与现实之间穿梭,而月下行走的沙路,则为这梦境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旅途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梦想的向往。“笳鼓远多思,衣裘寒始轻”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远处传来的笳鼓声,引发了诗人的思绪万千,而随着天气转凉,衣物的重量感减轻,却让诗人感到一种莫名的轻松与释然。最后,“稍知田父稳,灯火闭柴荆”两句,诗人通过观察田间老农的稳定生活状态,感受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在忙碌与奔波之余,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油然而生。灯火与柴门的闭合,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预示着新的开始。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梦想以及平静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向往。
王安石
1765首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