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调
歌
头
(
其
二
)
呈
汉
阳
使
君
大
别
我
知
友
,
突
兀
起
西
州
。
十
年
重
见
,
依
旧
秀
色
照
清
眸
。
常
记
鲒
碕
狂
客
,
邀
我
登
楼
雪
霁
,
杖
策
拥
羊
裘
。
山
吐
月
千
仞
,
残
夜
水
明
楼
。
黄
粱
梦
,
未
觉
枕
,
几
经
秋
。
与
君
邂
逅
,
相
逐
飞
步
碧
山
头
。
举
酒
一
觞
今
古
,
叹
息
英
雄
骨
冷
,
清
泪
不
能
收
。
鹦
鹉
更
谁
赋
,
遗
恨
满
芳
州
。
山水写景
友情怀古
悼亡惜时
历史感伤
译文
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阔别十年今又与其重逢,景色清丽如故。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着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澈,楼阁倒映。
十年的岁月,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岁月已匆匆而过。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词人王以宁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二》。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深厚和怀旧之情的复杂情感。开篇“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用鲜明的笔触描绘出与知己朋友分别的场景,以及心中对远方西州的向往。紧接着,“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眵”透露出作者对于久违重逢之情谊的珍视和怀念,那个“秀色”的友人,经过十年的时光流转,仍旧保持着当年的风采。“常记鲒埼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一句,则是回忆起与那位狂放不羁的朋友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他们共同登上高楼,赏雪景,穿着羊皮大衣,手持拐杖和策马棒,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面,月亮从山峦间缓缓升起,映照在清澈的湖水之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表达了作者对于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无奈。黄粱,即黄米,是古代贵族食用的佳肴,而这里却用来比喻美好的梦境,但这个梦境尚未醒来,却已是多次秋风过后的时光流逝。“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则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在一起徜徉山水之情,那种不期而遇的机缘,以及追随对方在碧绿的山巅上奔跑的欢快场景。“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是对往昔英雄事迹的一种感慨。作者与友人共同举杯,对着月亮和星辰,怀念那些已逝的英雄时代,以及他们的英勇事迹,而今朝只剩下冰冷的遗骨,不禁潸然泪下。最后,“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则是对诗词艺术的一种自嘲。作者自比为鹦鹉,即古代传说中会模仿人语的鸟类,用来形容自己在诗词创作上的局限和无奈,以及心中对于无法完全表达的遗憾和哀愁。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对友情深挚以及怀旧之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意象。
王以宁
34首
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