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郑
樵
林
山
人
市
隐
堂
一
丘
高
卧
久
忘
机
,
双
屐
行
歌
遍
翠
微
。
纶
挂
夕
阳
春
钓
罢
,
笠
携
残
雪
晚
樵
归
。
松
窗
月
冷
烟
霞
梦
,
菊
径
云
生
薜
荔
衣
。
不
用
凿
坏
深
避
世
,
山
城
车
马
往
来
稀
。
写景
山水
田园
怀古
抒情
秋景
松窗月
薜荔衣
隐居生活
不避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生活,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联“一丘高卧久忘机,双屐行歌遍翠微”展现了一位隐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独自一人在山丘上静卧,远离尘嚣,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放松。他穿着双屐,边走边唱着歌谣,穿行于青翠的山林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颔联“纶挂夕阳春钓罢,笠携残雪晚樵归”进一步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场景。他垂钓归来,夕阳西下,渔竿上的鱼线挂着金色的余晖;他肩扛柴刀,踏着积雪,从山中归来,满载而归。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活动,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颈联“松窗月冷烟霞梦,菊径云生薜荔衣”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松树窗前,月光如水,清冷而明亮,仿佛是隐士心灵的映照;小径旁,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而他的衣服上似乎也沾染了云雾的轻柔与神秘。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超凡脱俗的意境。尾联“不用凿坏深避世,山城车马往来稀”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方式的赞赏和向往。他不需要刻意避开尘世的纷扰,因为山城中车马往来稀少,自然环境的宁静已经足够让他远离喧嚣。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状态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浪淘沙·山居十首(其六)
明·高濂
秋水浸寒花。溪上人家。高低茅屋傍蒹葭。剥枣食瓜村酿熟,醉月西斜。残夜雁咿哑,露冷汀沙。空山无梦到天涯。屋角三竿人未醒,树杪饥鸦。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
元末明初·蓝智
湘川入零陵,百里尽崖石。野旷生夕阴,山空澹秋色。缅怀柳河东,微宦曾远谪。才名一代雄,文藻万人杰。朝游愚溪水,莫返愚溪宅。斯人岂真愚,怅望天地窄。当时啸歌地,千古仰遗迹。草.....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感松(其三)
宋·李光
每忆西湖九里松,眼明忽见紫髯翁。隐居庭院多栽种,为爱笙箫递晚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