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怀古
历史哲理
地点
亚父冢
情感
叹息
赞颂
功臣

赏析

这首诗名为《亚父冢》,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诗中通过对亚父孤坟的描绘,以及对蔓草荒芜景象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与时间流逝的氛围。诗人借古讽今,以亚父的凄凉结局,暗喻历史上的许多功臣在权力更迭后,命运多舛,难以归葬故乡的悲剧。“亚父孤坟蔓草荒”,开篇即点明主题,亚父的坟墓被野草覆盖,显得孤独而荒凉,暗示了人物的寂寞和结局的悲惨。接着,“行人何用叹兴亡”一句,诗人似乎在对过往的历史发出感慨,提醒人们不必为历史的兴衰变迁而哀叹,因为这样的命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最后两句“汉家多少功臣骨,若个能归葬故乡”,将话题进一步深化,指出在汉朝众多功臣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魂归故里,安葬在家乡的土地上。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反映了功臣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牺牲。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隐晦批评,展现了诗人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钓台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闻日本乃木大将殉日皇事感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将军死所胜沙场,凛凛君臣义不忘。早识大伦捐二子,晚标奇节报先皇。飞腾洒落千秋思,忠孝坚贞一室芳。亡国孤累惊破柱,伤心无面赞堂堂。
杞梁墓
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鼙舞歌五首(其二)灵芝篇
魏晋·曹植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
重过东野故居
宋·陈必复
郭外有村名孟堡,旧传君此卜幽栖。草荒东野千年宅,水绕南山一曲溪。人物不生诗渺渺,秋风无语恨悽悽。可怜如许衣冠士,不为留祠向竹西。
读于忠悯杨椒山两公行录不觉拍案
明·张家玉
前有于兮后有杨,须眉男子两堂堂。全忠自古难全孝,何况家亡与国亡。
鸡鸣寺望后湖
清·吴芳培
寺在鸡笼最上头,后湖千顷望中收。绿萝丛里曾书库,白藕香中只钓舟。北极浮云孤阁迥,西风残照六朝秋。一声玉笛红牙拍,肠断秦淮旧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