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陈
汝
大
载
酒
林
氏
水
亭
满
天
秋
色
雁
边
遥
,
载
酒
芳
园
暑
气
消
。
柳
外
鸣
蝉
寒
度
雨
,
竹
间
小
浦
暗
通
潮
。
半
林
绿
树
迷
危
堞
,
一
带
苍
山
隔
断
桥
。
此
地
相
逢
不
沉
醉
,
更
于
何
处
避
尘
嚣
。
秋天的风景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林氏水亭的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首句“满天秋色雁边遥”,以雁群南飞的景象引入秋意,渲染出一种辽阔而深远的意境。接着,“载酒芳园暑气消”一句,点明了在这样一个凉爽的季节里,人们携酒游园,暑气尽消,享受着自然带来的清凉与愉悦。“柳外鸣蝉寒度雨,竹间小浦暗通潮”两句,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秋日特有的景致。蝉鸣声在柳树之外回荡,似乎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而竹林间的水塘,在暗中与潮水相通,透露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半林绿树迷危堞,一带苍山隔断桥”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半林中的绿树与城墙的轮廓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神秘又壮丽的景象;而远处的苍山与断桥,则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孤寂与遥远之感。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思。最后,“此地相逢不沉醉,更于何处避尘嚣”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与友人相遇时的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不饮酒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这一句不仅是对当下情境的赞美,也是对心灵归宿的一种追求和向往。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猜您喜欢
孝廉兄拉匡云上人住汤泉别业枉诗见怀次韵奉答
明·韩日缵
热水寺前古径深,携僧探胜几窥临。主人杖策饶佳思,禅客观潮演妙音。门对青岩双树迥,阶移短榻白云侵。羡兄出郭少尘事,顾与东篱坐绿阴。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其九)
宋·赵蕃
望望龟峰寺,行行番国船。林深寒日薄,沙迥晚风颠。能赋思孙楚,同行有惠连。好诗相拨触,才尽不能宣。
舟中望敬亭山
清·陈熙治
谢公已去谪仙死,地底诗魂呼不起。人世迢迢千百年,玆山苍翠犹如此。朅来江水孤帆过,山光水光相荡摩。此行翻恨风太利,未能舣棹穷搜罗。停杯遥向山灵语,山与诗人共今古。诗人一去不.....
新秋往来湖山间四首(其一)
宋·陆游
车似鸡栖舟似叶,百里何曾劳步屧。朝游樵风弄清泚,暮泊石帆登岌嶪。旅饭虽舂才脱粟,僧羹无菜宁用挟。归来村落未上灯,除却御风无此捷。
郡楼寓目
清·姚鼐
槛前洲渚后山拗,剧郡楼台草树交。白雾乍开人入市,丹林犹缀鹤归巢。授衣霜露齐民节,倚剑江天大国郊。竟作陈登床下客,长镵思访地肥硗。
苏州十二景(其十二)甫里祠
明·郑学醇
甫蠕祠堂岁月深,秋风潇瑟满平林。不知笠泽人归后,千载谁同遁世心。
题马嘉贞画四绝(其二)
明·孙绪
雨后青山画不如,山蹊深处野人居。花开花落年年事,閒看溪桥策蹇驴。
方广寺(其一)
明·顾璘
寒溪十里带残晖,古木阴阴一径微。僧饭汲泉和雪煮,客堂明烛见云飞。田开白石分千叠,山拥青屏匝四围。行尽衡峰多佛宇,无如此地好归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