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抒情
禅理
写人
写室中景象

赏析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诗中描绘了西林禅人与东林弟在禅修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和谐共融,以及他们在静谧的西林庵中所体验到的内心世界。首句“西林禅人东林弟,朝作新诗暮作偈”点出了两位修行者的身份和日常活动,他们不仅在清晨创作新诗,在夜晚则吟诵佛经(即“作偈”),展现了他们对艺术与宗教的双重追求。接着,“将禅比诗不争多,色里胶青水中味”一句,巧妙地将禅宗思想与诗歌艺术相比较,暗示了两者在精神层面的相通之处。这里的“色里胶青水中味”,比喻了禅与诗在深层次上的共鸣,如同色彩与水中的味道一样,难以言喻却能触动人心。后两句“室中枯坐一绳床,窗风吹出沈香气”描绘了修行者在简陋的室内静坐的情景,绳床象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而窗外的微风则带来了宁静的气息。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元素,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心灵纯净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林禅人与东林弟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以及在艺术与宗教之间找到的平衡与融合。袁宏道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卧病坐乐轩
清·程琼
日日薰香礼觉王,不任操作不缝裳。谁知鹿苑无生诀,未及龙宫不死方。
颂古四十首(其三)
宋·释守珣
涅槃一路同来往,寸步宁亏达本乡。鹙子黠儿轻借便,由如哑子吃生姜。月上女,太无良,不涂红粉自风光。金锁玄关留不住,百尺竿头信脚行。
醉桃源·赵恭善生朝
元·王丹桂
前期三日是蕤宾。芝輧别紫宸。祥烟瑞霭结氤氲。同资诞玉真。才敏慧,性敦淳。常希道德邻。人间短景不堪陈。壶天别有春。
题欧阳广汤梅花
明·杨士奇
西昌欧阳生,明经起科目。当宁敬刑罚,擢官秋卿属。生抱忠厚资,况奉先训笃。夜烛治官书,求生于死狱。所听两造词,不厌四五覆。明鉴靡遁情,被辜皆诚服。门庭净若洗,襟怀皎于玉。勉.....
菩萨蛮(其四)回文
宋·张孝祥
白头人笑花间客。客间花笑人头白。年去似流川。川流似去年。老羞何事好。好事何羞老。红袖舞香风。风香舞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