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章
甫
送
余
石
头
口
因
共
游
赤
壁
章
甫
将
归
读
书
九
峰
山
(
其
一
)
小
舫
沙
棠
楫
,
矶
头
试
一
游
。
偶
然
偕
郭
李
,
不
是
吊
曹
刘
。
山
色
当
陲
出
,
江
波
载
世
流
。
沉
沙
无
折
戟
,
应
已
化
渔
钩
。
山水写景
怀古抒情
读书
山水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与友人一同游览赤壁的轻松愉快之旅。诗人以“小舫沙棠楫”开篇,形象地勾勒出轻舟荡漾于水面的画面,沙棠楫暗示了船只的轻巧与精致。接着,“矶头试一游”,点明了这次出游的随意与自然,没有刻意的目的,只是随兴而至。“偶然偕郭李,不是吊曹刘”,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共同游玩的喜悦,同时也巧妙地避开了历史的沉重,转而享受眼前的风景与友情。这里的“郭李”和“曹刘”分别指三国时期的郭嘉和刘备,以及曹操,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超脱态度,更侧重于当下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山色当陲出,江波载世流”,进一步渲染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时间的流逝感。山色从岸边延伸而出,江水则承载着历史的长河向前流淌,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也暗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最后,“沉沙无折戟,应已化渔钩”,以“折戟”和“渔钩”为意象,寓意着历史的痕迹虽已消逝,但留下的故事与情感却如同渔钩一般,依然能捕捉到人心中的涟漪。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也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赞美,强调了在自然与友情中寻找心灵寄托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美景中畅游的愉悦心情,以及对历史与时间的深刻思考,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哲学意味。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峡州东山
宋·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村夜
宋·陆游
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绝,同社自鸡豚。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其六)
宋·张孝祥
谷帘酿酒极清美,风味大似主人翁。我有一尊正倾写,却思烟雨庾楼中。
题万佛堂壁(其一)
明·贺钦
峭壁镵成万佛身,招提开创几千春。行童不识寻幽客,误作恭禅问法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