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抒情
地点
名字
年龄
水边或河流
春夏或秋天
春色是否常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疲惫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首句“岁岁疲车马,劳劳憩此州”直接点出生活的辛劳与奔波,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接着,“精神渐耗减,名字益虚浮”两句,以精神状态的变化隐喻人生的无常与虚幻,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斜月微茫岫,平河散漫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夜景图,斜月微光映照着山峦,河水缓缓流淌,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最后,“西溪莲在否,持语去年鸥”则将思绪引向过去,询问西溪莲花是否依旧,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通过与“去年鸥”的对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与记忆的主题,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美好回忆的眷恋。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