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秋天的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哲思的画面。首句“白石青山眼倦开”,以“眼倦”二字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已达到一种疲惫的状态,似乎在暗示着长时间的凝视与思考已经让心灵得到了某种满足,又或是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已达到极致。接着,“风云长到枕边回”一句,将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与个人的内心世界相连,风云仿佛是外界的象征,而“到枕边回”则暗示了这些外界的变化最终都会归于内心的平静与反思。“梦中亦有敲门客,报道庄周骑蠂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梦中的“敲门客”可以理解为不期而至的思想或灵感,而“报道庄周骑蠂来”则直接引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寓意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庄周骑蠂,意味着在梦境中体验到了超越现实的自由与解脱,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洞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梦境以及哲学思考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和谐统一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和通甥韵(其一)
明·陈㷆
近来捉笔眼昏花,到处青山映画家。梦里乾坤真是幻,閒中诗酒未为赊。流莺度竹调新语,倦鸟归林带夕霞。可笑遁翁无个事,水边松下一瓯茶。
无题集唐句十首(其四)
明·童轩
粉霞红绶藕丝裙,倏忽还随灵雨分。一自高唐赋成后,梦来何处更为云。
题筠巢卷
明·陈献章
手把筠巢卷,口咏筠巢诗。白头心折处,碧玉梦醒时。梦将人待远,心与此君期。想见千林暮,还同一鹤栖。
题周万户子性扇面月桂
明·周旋
我昔梦游昆崙峰,云梯咫尺依晴空。绿烟扫尽六合净,身轻八翼飞蟾宫。蟾宫境界一何异,璚楼瑶阁相钩笼。就中丹桂花正发,清光夺目飘香风。姮娥一见谓仙客,当时许折枝头红。翩翩见舞羽.....
梦游庐山谣示同志
宋·严羽
昨夜月落西窗阴,倦推石枕凭素琴。身居红尘不自觉,梦入庐山深复深。庐山深处在何许,五老仙人邀我语。眉如秀雪颜桃花,酌酒相酣坐箕踞。明河九派倒西来,石梁巉绝古道开。五公握手向.....
连夜得有关晓因之梦八首(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吴妍因
归来百物荡然空,楼馆萧条似冷宫。不省人随群玉烬,梦中犹是索冥鸿。
梦梅花
明·鲁铎
故园梅树开花未,颇怪南枝入梦勤。此梦定知何处应,画中逢见笛中闻。
西樵旅怀五首(其四)
明末清初·陈恭尹
江城北面是山家,细雨西桥石路斜。九日归来浇绿酒,几年人去落黄花。牙签旧架唯馀蠹,玉树空庭但噪鸦。犹有邻翁思手泽,壁书珍重与笼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