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山水
写景
咏物
赞美
地点
黄州
写人
道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的形象,以奇特的比喻和生动的细节展现其独特的气质与生活状态。诗中将道士的头发比作被剃光的石头壁,形象地表现了其清修之态。接着,诗人通过“阳户开北面,东流水西还”这一句,巧妙地将道士的私处与自然界的水流相联系,暗示其隐逸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采石蛾眉小姑鬟,苍瘦争似老黄冠”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道士的眉毛比作采石的小姑鬟,既展现了其清秀之姿,又暗含其修行的艰苦。而“苍瘦”则直接描绘了道士的外貌特征,与“老黄冠”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其年长且修行有成的形象。最后,“江汉手覆三回乾,古凰遗尾青阑干”这两句,以江汉的水波和古凰的尾巴为喻,表达了对道士超凡脱俗、掌握自然法则能力的赞美。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与超然的气息,展现出诗人对道士独特生活方式的欣赏与敬仰。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