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门
道
中
(
其
一
)
山
势
错
隆
隆
,
斜
畴
苦
稼
同
。
看
人
登
迅
坂
,
叱
马
作
聋
虫
。
废
驿
崩
桥
石
,
闲
花
远
坞
风
。
私
营
与
公
事
,
了
不
到
心
中
。
写景
咏物
田园
自然
风
山水
地点
荆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荆门道中的自然景观和行旅之人的劳碌景象,充满了深沉的哲思。首联“山势错隆隆,斜畴苦稼同”,以“隆隆”形容山势的起伏,展现出山峦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象;“斜畴苦稼同”则描绘了斜坡上的农耕活动,虽辛苦却充满生机。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颔联“看人登迅坂,叱马作聋虫”,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行旅之人的劳碌与艰辛。人们在陡峭的山坡上艰难攀登,马匹也在崎岖的路上艰难前行,仿佛成了听不见声音的聋子。这里不仅描绘了旅途的不易,也隐含了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感慨。颈联“废驿崩桥石,闲花远坞风”,转而描绘了沿途的荒凉景象。废弃的驿站、崩塌的桥梁、孤独的花朵、远处的山坞,以及随风摇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与落寞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尾联“私营与公事,了不到心中”,点明了诗人的感慨。无论是个人的私事还是公职事务,都难以摆脱内心的困扰和忧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体现了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荆门道中自然景色和行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情感深沉,寓意深远。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