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花
春季
抒情
梅花
赏花
写景
怀古
情感
赞颂
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花朝日里,诗人袁宏道在白苏斋中观赏梅花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梅花的深情厚意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首句“一倍惜花时”,表达了诗人对花开时节的珍视之情,花期短暂,故倍加珍惜。接着,“寒香滴酒卮”一句,以“寒香”形容梅花的清冷香气,仿佛能直接从酒杯中感受到这份清雅之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幸依无事客,且喜不蟠枝。”诗人自比为“无事客”,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与梅花相伴,感到无比喜悦。这里的“不蟠枝”可能暗指梅花不拘泥于形式,自由自在地生长,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自由。“近枕通幽梦,安禅伴净尼。”诗人想象自己靠近梅花,仿佛能进入一个通向幽静梦境的世界,与僧侣一同修行,寻求内心的平静。这句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未知白苏老,酬唱几番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白苏老(可能是指与诗人有过交流的前辈或友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与之进行多次诗歌交流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前辈的尊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精神世界和文学艺术的追求与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