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咏物言志
民生疾苦
田园生活
抒情言志
赞颂桑树
怀古情感
亲情表达

赏析

这首《悦桑歌为嘉兴严上舍》是明代诗人符锡所作,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民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歌开篇以“楚人”引出话题,暗含对比之意,指出楚地虽有桑树,但百姓却难以利用其资源。接着,诗人通过“桑树根已朽,桑税犹输县”的描述,揭示了桑树虽已腐朽,但税收依旧沉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苛捐杂税给农民带来的沉重负担。随后,诗人转向对江南地区农民生活的描绘,“越客来江东,试问越中事”,通过一位外来者的视角,展现了江南地区普遍的桑树种植情况。这里既有富户因储存充足而相对轻松的情况,也有贫户因债务缠身而难以及时缴纳税款的困境。诗人通过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与不公。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桑树的复杂情感:“吁嗟桑兮有亦苦,无亦苦,胡不悦之学严甫。”这里的“严甫”可能是指严子陵,一个著名的隐士,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青袍布袜桑下来,指指点点得其所。”这不仅展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也暗示了他们对简单、自足生活的追求。最后,诗人发出强烈的呼吁:“安得男耕女织无捕租,饥者有食寒有衣,于皇圣泽覃八荒。”表达了对消除赋税、实现人人皆有温饱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民本思想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社会的憧憬,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