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薇
采
薇
采
薇
,
薇
亦
作
止
。
曰
归
曰
归
,
岁
亦
莫
止
。
靡
室
靡
家
,
猃
狁
之
故
。
不
遑
启
居
,
猃
狁
之
故
。
采
薇
采
薇
,
薇
亦
柔
止
。
曰
归
曰
归
,
心
亦
忧
止
。
忧
心
烈
烈
,
载
饥
载
渴
。
我
戍
未
定
,
靡
使
归
聘
。
采
薇
采
薇
,
薇
亦
刚
止
。
曰
归
曰
归
,
岁
亦
阳
止
。
王
事
靡
盬
,
不
遑
启
处
。
忧
心
孔
疚
,
我
行
不
来
!
彼
尔
维
何
?
维
常
之
华
。
彼
路
斯
何
?
君
子
之
车
。
戎
车
既
驾
,
四
牡
业
业
。
岂
敢
定
居
?
一
月
三
捷
。
驾
彼
四
牡
,
四
牡
骙
骙
。
君
子
所
依
,
小
人
所
腓
。
四
牡
翼
翼
,
象
弭
鱼
服
。
岂
不
日
戒
?
猃
狁
孔
棘
!
昔
我
往
矣
,
杨
柳
依
依
。
今
我
来
思
,
雨
雪
霏
霏
。
行
道
迟
迟
,
载
渴
载
饥
。
我
心
伤
悲
,
莫
知
我
哀
!
边塞
抒情
思乡
离别
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诗经》中的一篇,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和对家园的思念。诗中的“采薇”指的是士兵在外征战,而“岁亦莫止”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不断地进行着无休止的战斗。“靡室靡家”、“猃狁之故”暗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破坏和不安。诗人通过反复提及“采薇”和“曰归曰归”,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内心的忧虑。“王事靡盬”显示了士兵对于国君命令的无奈服从,而“不遑启处”则说明他们不能久留于一地。诗中多次提及“猃狁”,是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不安的象征。在战乱之中,士兵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家人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两句通过对比平静美好的过去和现在战乱中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伤之情。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士兵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离别之悲。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