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
情感
友情
思乡
四季
冬季

译文

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缓缓过,浅就提裙快快走。
济水茫茫涨得满,岸丛野雉叫得欢。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
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冰未化来迎娶。
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和人事交织的情感画面。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匏有苦叶"开篇即以苦涩的匏叶(一种植物)比喻生活中的艰辛和不易,这一笔带出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接下来的"济有深涉"则通过河流的深浅,暗示人生旅途中的坎坷与挑战。"深则厉,浅则揭"进一步强化了前面的意象,显示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和境遇中所需的不同态度和应对策略。"有瀰济盈,有鷕雉鸣"中的"瀰"可能指水满过溢,象征着丰收或事业的成功,而"鷕雉鸣"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表现出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场景。然而紧接着的"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却引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尽管水满且鸟鸣,但并未沾湿车轮,反映出即便在丰收和喜悦中,也可能隐藏着对完美或理想伴侣的渴望。"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则是对早晨景象的一种描绘,"雍雍"形容群鸟飞鸣的声音,"旭日始旦"则是对朝阳初升时分的美好描述。最后几句"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展现了诗人对于归属与友情的深切渴望。在这里,"士"可能指远行的人,而"归妻"则表达出对家庭和温暖的向往。而"迨冰未泮"中的"迨"读作"待",意味着等待冰雪融化,这里象征着期待某种困难或挑战的过去。"招招舟子"显示了诗人对于过河即将到来的朋友表示欢迎,而"人涉卬否"中的"卬"读作"疑",表达出对他人的不确定感。最后一句"卬须我友"则强调了在面对生活不确定和困难时,对朋友的依赖与信任。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生境遇和情感深层次的探讨,展现了一种对生活多维度感知和深刻反思。

诗经

306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