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孝
萧
母
陈
太
君
者
吾
台
之
苗
栗
人
也
苑
里
蔡
启
运
茂
才
为
状
其
事
略
以
告
于
当
世
士
大
夫
谨
按
太
君
年
二
十
有
七
而
寡
奉
二
老
抚
三
孤
两
无
所
憾
今
太
君
已
六
十
有
一
两
子
成
立
且
含
饴
而
弄
孙
矣
苦
节
之
甘
方
兴
未
艾
哲
嗣
辈
将
乞
言
以
为
寿
郑
毓
臣
上
舍
邮
书
来
岑
予
为
声
之
诗
编
以
诒
来
者
亦
阐
扬
幽
隐
之
意
云
尔
呜
呼
烈
妇
烈
,
何
如
节
妇
节
。
烈
妇
之
烈
烈
一
时
,
节
妇
节
苦
无
穷
期
。
立
孤
与
死
孰
难
易
,
古
惟
婴
臼
明
其
义
。
君
不
见
,
苗
栗
山
庄
有
女
宗
,
柏
舟
卅
载
殊
从
容
。
读
书
识
字
天
所
钟
,
翘
然
生
长
儒
门
中
。
自
从
寡
鹄
悲
故
雄
,
上
有
白
发
下
黄
童
。
此
身
化
石
谁
尸
饔
,
米
盐
凌
杂
菽
水
供
。
昼
兼
儿
课
宵
女
红
,
未
亡
人
补
造
化
工
。
转
瞬
平
舆
成
二
龙
,
柳
丸
欧
荻
千
秋
同
。
岁
寒
后
彫
惟
孤
松
,
使
我
遥
企
天
姥
峰
。
怀
清
台
筑
瀛
之
东
,
后
有
述
者
其
管
彤
。
悼亡
母爱
赞美
励志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施士洁所作,通过描述一位名为陈太君的女性,展现了她作为节妇的坚韧与伟大。陈太君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挑战,她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诗中提到的“烈妇”与“节妇”,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烈妇”通常指在丈夫去世后,为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或对家庭的责任,选择坚守节操的女性;而“节妇”则更多强调的是在逆境中保持贞洁、坚持道德原则的女性形象。在这首诗中,陈太君被描绘为一位“节妇”,她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更在精神层面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成为孩子们的精神支柱。诗中特别提到了陈太君的教育背景,她“读书识字天所钟”,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这使得她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理性地处理问题,同时也为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尽管生活艰苦,她却能“未亡人补造化工”,即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能力,使家庭得以维持。诗的最后部分提到陈太君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人,并且有了孙子,这标志着她多年来的辛劳终于得到了回报。同时,陈太君的坚韧与美德也得到了后人的尊敬与赞扬,她的故事被编入诗中,以供后人传颂,体现了对这位伟大女性的敬仰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太君一生的描绘,赞美了她在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德,以及她对家庭和社会的无私奉献,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光辉。
施士洁
10首
讳应嘉。是施琼芳的次子;二祖父施菁华,由福建省泉州市晋江西岑村“移居台南”。生于清咸丰五年乙卯(1856年)。六岁能属对,有触类旁通之妙。所以未冠之时,便举秀才。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他二十一岁,赴省参加秋试,中了举人;翌年,二十二岁,光绪二年丙子(1876年)上京都参加春试,中了三甲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因为他无意仕途经济,不久使辞官回归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挽朱方增联
清·彭邦畴
上苍有灵,遗腹定应昌厥后;大黄为厉,回头始悔自知医。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閒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其五)
宋·李之仪
江南塞北遍曾游,一饭何方不可留。快箸旧尝便蛮耳,垂涎安得饫饘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