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抒情
怀古
佳节
岁末
冬日
友人共庆
离别情
回忆
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诗人守岁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首句“除夕自不寐,守岁世事杯”,开篇点题,写出了诗人除夕之夜难以入眠,与众人一同守岁的场景。这里的“世事杯”既指饮酒庆祝,也暗含对一年生活的回顾与感慨。接着,“念此岁月往,嗟哉难蔽遮”,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岁月匆匆,无法阻挡。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许多人心中的共鸣。“旧岁幸无疾,新岁知如何”,表达了对过去一年平安健康的庆幸,同时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充满未知与期待。这种情感细腻而真实,让人感同身受。“此夕且相守,拊掌一笑哗”,描述了家人朋友围坐一起,欢声笑语,共同迎接新年的场景。这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也是人间温情的体现。“静闻闹市中,夜鼓不停挝”,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即使在热闹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弟兄醉酩酊,冠巾堕攲斜”,通过描写兄弟们醉酒后的状态,生动地展现了节日里人们放松、欢乐的一面。这种细节描写,让画面更加鲜活。最后,“我居岩壑中,不觉日蹉跎”,诗人自述自己隐居山林,虽远离尘嚣,但并未感到光阴虚度。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和诗无好句,其敢对人誇”,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的诗作并不出色,不敢轻易示人。这种自我评价的谦虚态度,展现了诗人的真诚与低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除夕守岁的温馨场景,以及诗人对时间、生活、自然的深刻感悟,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释德洪

1809首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您喜欢

褉日怀黄皆令却寄
明·沈纫兰
丽日念古集,乐事竞水嬉。缅思清川上,士女介新禔。秉蕳散芳沼,踏青腻红缡。洛阳油花卜,开元扑蝶戏。兰亭聚昔贤,文士掞华辞。昂首云中锦,惠我曲水诗。
元日
金·杨云翼
香灺犹馀去岁烟,五更斗柄已回天。来从天外春何早,俵向人间老不偏。莫问流光似流水,且从今日数今年。东风五十七年梦,梦觉还惊雪满颠。
甲午七夕在京和朱子木韵
宋·李曾伯
巫云一去付悠悠,堪笑星河老不休。天上凄凉两魂梦,人间阅历几春秋。销磨长恨诗难尽,领略良宵酒莫留。借我天槎试相问,拙人还与巧同不。
蝶恋花(其二)
宋·赵彦端
雪里珠衣寒未动。雪后清寒,惊损幽帷梦。风撼海牛帘幕重。画檐冰箸如流汞。一穗香云佳客共。溜溜金槽,政尔新词送。酒戏诗阄忘百中。烛间有个人非众。
除夕怀瘦弟
清末近现代初·王易
我逢除夕已三十,去岁岁除如昨日。年年买酒作岁馀,不觉黄金易挥掷。轩空茫茫星复霜,旧来儿子今昂藏。今人惟恨去古久,壮老那知翻覆手。镜中颜色天不欺,世上功名我何有。去年有弟东.....
至日晋府拜朝同曹仲礼
明·高叔嗣
王庭肃穆映朝晖,圭景才长暖力微。此日预沾新岁酒,同时应认旧朝衣。暂开宫殿陪仙仗,端望云霄拜帝闱。不到边城时作吏,向来恩遇未知稀。
点绛唇·上元
清·左锡璇
月色如银,踏歌声里灯如昼。酒寒花瘦。此境难消受。怅望天涯,独自凭栏久。重回首。春风依旧。寂寞君知否。
除夕寄弟
宋·胡仲弓
年华今告老,人事亦如斯。汉殿藏钩戏,戎家守岁时。世情方役役,雨意正垂垂。强作屠苏醉,椒盘欲颂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