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婉约抒情
抒情
写人情感
秋节佳节
闺怨情感
情感
结合

赏析

这首《苏幕遮·回廊听鞋底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月光如水,初沉之时,星辰仿佛滴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一带回廊,曲曲犹能觅”这句话,巧妙地勾勒出回廊的蜿蜒曲折,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其幽深与静美。接着,“暗数栏杆应六七”,通过数栏杆的动作,进一步展现了环境的幽静与人物的细致观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与敏感。“听遍行踪,不是伊家屧”,这一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主人公在回廊中倾听,试图捕捉脚步声的来源,却始终未能辨认出是哪位女子的脚步,这既表现了主人公对某人的深深思念,也体现了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通过“不是伊家屧”的否定,增强了悬念,让读者不禁好奇那位女子究竟是谁。接下来,“步偏那,行转怯,似待如迎,却是来时节”,描述了主人公在听到脚步声时的复杂心情。他似乎在等待,又仿佛在迎接,但最终发现只是寻常的来去,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期待与失落。最后,“半晌消停怜窄窄。两瓣轻莲,晓起看无迹”,以“半晌消停”形容时间的短暂与情感的消逝,而“怜窄窄”则表达了对这段经历的珍惜与无奈。轻莲的比喻,象征着美好与易逝,晓起无迹则暗示了这一切如同梦境,转瞬即逝,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回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回廊中听鞋底声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某人深切的思念与情感的复杂变化,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董以宁

238首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猜您喜欢

恋绣衾(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樊增祥
十三筝柱金雁飞。晚妆慵、云髻半颓。甚黄昏、朱帘犹卷,待衔花、双燕未归。起看新月西廊下,被东风、吹冷画衣。慢兜回、茜窗深处,熨泥金、裙带写诗。
菊月游浮邱
明·黎民怀
久释樊笼累,养拙甘龙蠖。九秋兴攀陟,挹袖谐所托。丹垩抚虚馆,紫烟尚浮阁。始欣群动息,暂与世缘薄。玉管促飞鸾,朱羽时鸣雀。平峦收夕霏,远流■归壑。清宴美芹粟,华年嘻荑萼。岂.....
浣溪沙(其二)感别
宋末元初·刘辰翁
点点疏林欲雪天。竹篱斜闭自清妍。为伊憔悴得人怜。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相逢恨恨总无言。
留客住
清·陈匪石
远书到。算此行、并无多别,尚凭归燕,与话人间离抱。清霜渐入明镜,暮雨深锁,重门情悄悄。芳华自惜,问沾襟、客泪又添多少。紫云杳。柳店花香,前尘了了。梦里春城,万一蔷薇开早。.....
柳梢青
金末元初·元好问
玉嫩红娇。□花如月,斜袅金翘。楚女腰肢,小乔风韵,难比妖娆。当年约住蓝桥。便回首仙凡路遥。一曲清歌,千钟美酒,同庆生朝。
纪事二十四首(其十九)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超
昨夜闺中远寄诗,殷勤劝进问佳期。绿章为报通明使,那有闲情似旧时。
秋声
明·陆深
高阁烦襟生远兴,忽闻凉籁动罗帏。随风已去传鸣柝,傍月还来助捣衣。疑有波涛从地起,独怜乌鹊正南飞。长安此夜悲秋客,细数流年感是非。
闺情二首(其一)
明·柯潜
深院无人独掩门,一庭花影弄黄昏。锦机织就相思字,半是愁情半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