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边塞
咏物
感叹岁月
对环境的感慨
熔炼
地理赞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物产特色。首句“温泉东畔火荧荧”,以“荧荧”二字生动地描绘出温泉边火焰闪烁的情景,既展现了温泉的热力,也暗示了当地丰富的热能资源。次句“扑面山风铁气腥”,通过“腥”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风中夹杂着铁锈的味道,可能是因为附近有铁矿或工业活动,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地域特色,也反映了当地可能存在的工业发展。后两句“只怪红炉三度炼,十分才剩一分零”,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红炉三度炼”与最终结果“十分才剩一分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当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感慨。这里“红炉”象征着高温冶炼的过程,“三度炼”强调了反复加工的艰辛,而“十分才剩一分零”的结果,则反映出资源转化过程中的巨大损耗,或是技术、工艺上的局限性,引人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乌鲁木齐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当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纪昀

184首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